王亚杰: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潍院学子
——记潍坊学院毕业生王亚杰
张克刚 王素青
毕业生档案:王亚杰,女,1989年毕业于潍坊学院,现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10年前,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在让刘亦婷成为全国名人的同时,也让哈佛大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更加突出。2005年初,一名潍院女校友,以自己一串闪光的足迹,跻身“哈佛女博士后”,她就是潍坊学院1989届校友----王亚杰。
一路放歌入哈佛
让我们先看一下王亚杰的简历吧:
王亚杰,山东胶南人,1987-1989,潍坊学院化学系学习; 1993-1996,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1999,北京理工大学工作;1999-2004,荷兰莱顿大学博士;2005.1--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类杰出人才,目前持美国绿卡。
这是一份让人眼热的简历,也是一份让人肃然起敬的简历。从1987年考入潍坊学院到2005年,近20年如一日,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科研的征途中,王亚杰少了多少花前月下,多了多少灯下苦读;少了多少儿女情长,多了多少实验室夜战……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一个女性,从专科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从中国到荷兰、美国,她不仅书写了作为一个潍院学子的光荣和骄傲,而且书写了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
博士起点是专科
王亚杰,潍坊学院西校区化学系化学专业87级学生。
博士后不是一种学历,博士后前边的学历是博士。对于王亚杰来说,这博士后是从专科开始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沙漠里建不成高楼大厦,无源之水流不长,无本之木长不高。这份王亚杰本人从哈佛大学发回的学习、工作简历,是从潍坊学院写起的。
潍坊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林同告诉记者:“潍坊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昌潍师专化学系,建系于1971年。长期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出的本、专科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学生今后知识层次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亚杰的成功,和她在潍坊学院良好的基础学习,密不可分。”
在潍坊学院档案馆,记者有幸看到了王亚杰当年的学籍档案:第一学期:一等奖学金、无机化学单科奖;第二学期: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数学单科奖;第三学期:三等奖学金……几行简单的档案记录,倾注了王亚杰当年多少心血。
夫妻比翼科研路
当得知记者在采访一位女校友,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春霞特别兴奋:“目前高校在校女同学逐渐增多,呈现出阴盛阳衰之势。但是20年前,女大学生很少。作为一个女性,王亚杰取得如此成就,付出的自然很多。”
毛振华,王亚杰当年同级2班团支部书记,现任寿光一中化学高级教师。毛老师说:“当年,王亚杰在1班,我和他丈夫邵磊是2班,那时王亚杰和邵磊都是出了名的能学的同学。当时学校不准学生谈恋爱,她们两人相互爱慕,但为了不影响学业都没有表露出来,直到毕业后两人才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王亚杰的丈夫邵磊,同是潍坊学院的毕业生,科研成就非常突出。可以说,王亚杰、邵磊夫妇比翼齐飞,夫妻双双在科学研究上都获得巨大成功。这对“先立业后成家”的夫妇,2010年刚刚喜得贵子,在大洋彼岸享受她们事业和家庭的丰收喜悦。
让我们以邵磊的工作简历,又一份潍院学子令人光荣和骄傲的简历,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1987-1989,潍坊学院化学系专科学习;1989-1991,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4-1997,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2002,国防科工委新技术研究所工作;2002-2008,挪威科技大学博士;2008-2011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今,在SABIC公司工作,公司首席科学家。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_Weiyuan news
微信公众号
潍院小程序
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