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9月25日,学校举办“守教育初心·讲育人故事”教职工演讲比赛。比赛9月初启动,经各二级工会选拔推荐,12名参赛教师进入决赛。比赛中,参赛教师们紧扣主题,结合自身岗位,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对师德的理解和对教师职业的追求,分享了躬耕教坛不忘育人初心、培根铸魂助力学生成长的动人故事。评委老师对比赛作了精彩点评,并从演讲内容深度、情感抒发、演讲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此次教职工演讲比赛是学校师德建设教育月和庆祝第41个教师节系列活动之一,集中展示了我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经过激烈角逐,文史学院的邹霞老师和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杨宗祎老师获得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洁等4位老师获得二等奖,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刘秀婷等6位老师获得三等奖。(文/图:李雅婷 编辑:李玉强 审核:赵鹏俊)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9月25日,学生工作处组织生物与海洋学院、现代农学院等50余名学生赴峡山区开展“逐梦职场・体验先行”职场探索活动。本次活动以“走出去、学进去”为核心思路,分阶段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首站聚焦“农博金街”人才洽谈会,学生们现场与HR面对面交流,了解职场招聘流程、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未来发展方向;随后,师生走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阳光曼波雨林生态科普馆及瑞合春田园农庄,从现代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科普教育创新,到田园经济实践模式,多维度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将课堂知识与产业实际深度融合。此次职场探索活动是我校就业服务工作前移、精准施策的重要实践。参与学生表示,通过实地体验,不仅明晰了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趋势,更找准了自身能力提升的方向。学校将持续开展“职约周四”品牌活动,结合不同学院专业特色,链接更多优质企业与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职场探索渠道,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文/图:田志丹/孙海燕 编辑:桑国粹 审核:葛红丽)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做好“沂蒙精神”宣传教育工作,9月26日,学校“沂蒙精神代代传”宣讲报告会在知新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锋主持。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宣讲团成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明冲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沂蒙精神“是什么”“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弘扬”以及“如何弘扬”四个维度,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基本路径,让与会师生对沂蒙精神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如何传承精神、担当使命”有了更具体的思考。本次宣讲报告会既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大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会思政课教师表示,要把鲜活的故事变成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引导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学生表示,要把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青马学员及青年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文/图:李璐璐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近日,潍坊学院2025级新生安全防范教育专题报告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安顺校区同步开展。本次报告会邀请东明路派出所副所长裴林警官主讲,采用“专业讲解+案例剖析”的形式,围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反诈宣传、禁毒教育四大核心板块展开讲解。此次专题报告会共设置19场次,实现全校各学院新生全覆盖。作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会进一步强化了新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潍坊市高新区公安分局东明路派出所负责同志,学校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处、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刘建辉/齐龙斌 姜叶 编辑:桑国粹 审核:翟立波)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档案收集流程,9月24日,学校召开档案管理系统使用培训会。会上,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了档案整理规范与归档要求,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环节标准。技术人员围绕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展开培训,详细讲解档案录入、分类、检索、归档等核心模块操作流程,并通过现场实操演示、互动答疑,解决工作人员日常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助力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会议还安排了“档案应收尽收”专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分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协同配合,全面梳理待归档档案,确保应归尽归、规范管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档案支撑。学校各单位、部门兼职档案员,档案馆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刘春红 编辑:桑国粹 审核:赵文亮)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9月20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总决赛落幕。我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代表队荣获本科赛道团体一等奖。在此前结束的华北赛区区域赛中,学校代表队共获得化验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虚拟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本次比赛,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潍坊学院三所省内高校晋级全国总决赛。比赛旨在通过环境检测、虚拟仿真、AI建模与未来工程设计等环节,推动市政、环境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生态环境领域拔尖人才。大赛设立本科、产业和国际三个赛道,共吸引全国179所高校、671支队伍参赛,是目前国内市政环境类比赛中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赛事之一。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搭建竞赛平台、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与创新热情,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接下来,学院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文/图:杨金美 编辑:高贵忠 审核:徐加金)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9月25日,学校举办AI赋能教育专题讲座,邀请资深企业专家主讲。讲座紧扣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传统教学痛点难点,重点演示AI工具在不同实用场景的应用,为教师搭建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操路径,为学校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实操样本,助力学校构建高效的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学科负责人参加活动。(文/图:刘菲菲 编辑:庄梦琦 审核:陈少纯)
发布时间:2025-09-26本网讯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伟大抗战精神,近日,学校组织50余名教师代表赴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革命战争年代,马渠村是中共昌邑县委、县政府和县独立营(大队)驻地,是保卫“渤海走廊”的指挥中心。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抗战纪念馆、革命旧址,驻足凝视,认真聆听“马渠村红色堡垒”的感人故事,通过观览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不畏牺牲的精神,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内涵。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红色教育之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要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以史为鉴、培根铸魂,将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文/图:李雅婷/陈妍群 编辑:李玉强 审核:赵鹏俊)
发布时间:2025-09-24本网讯 近日,潍坊市市直学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在我校举行。本次培训为期三天,旨在帮助新教师明确生涯发展规划,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夯实职业发展基础,尽快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来自潍坊一中、潍坊北辰中学等10所市直学校的200名新入职教师参加培训。开班仪式上,潍坊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治平致欢迎辞,勉励新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好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在教育岗位上稳步成长;副院长曲振国系统介绍了培训课程设置。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剑锋作动员讲话,希望参训教师珍惜机会,不断提升科研力、领导力、学习力,锤炼教学本领,担当育人使命。培训共设置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数智素养和育人能力四大模块。课程讲师大部分由我校教授、专家担任,同时还特邀齐鲁名师、齐鲁名班主任、复旦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专家等学者前来授课。课程形式丰富,结合专题报告、案例研讨、模拟教学与工作坊等多种方式,确保学习效果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培训结尾,新教师全体起立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随后,围绕职业规划、学科教学等内容交流心得体会。教育发展研究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密切与全市教育系统的协同合作,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研究,推动教师成长体系化、专业化、常态化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高地,为潍坊乃至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文/图:徐秀华 编辑:高贵忠 审核:郭治平)
发布时间:2025-09-24本网讯 9月19日至21日,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在长春理工大学举行。计算机工程学院孙静老师荣获全国三等奖。据悉,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衡量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赛事。本届比赛吸引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197所高校696名教师参赛。赛事涵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系统等多个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方向,竞赛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年新高。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孙静老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肯定,也是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了学院在推动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学院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创新,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文/图:陈思媛 编辑:高贵忠 审核:刘瑜)
发布时间:2025-09-23本网讯 9月18日,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大学篇“大国担当”播出。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师生观看学习。学校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集中观看。《大国担当》课程展现了中国在二战中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的胜利,不仅是民族的胜利,更是世界的胜利;中国的担当,不仅是自救,更是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于水火。教师代表王慧、学生代表徐兴宇分别围绕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作了交流发言。观看活动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建朋以《传沂蒙精神 谱复兴华章——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为题,从沂蒙精神的诞生及内涵、时代呼唤、传承践行等三个层面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动的抗战主题党课和思政公开示范课。部分思政课教师结合思政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了随堂学习;各学院团委也分别组织团学青年进行观看。(文/图:付长睿/张雨涵 王秋萍 编辑:庄梦琦 审核:赵军)
发布时间:2025-09-22本网讯 近日,2025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课程思政案例专项赛获奖名单揭晓,外国语学院四位教师在比赛中荣获佳绩。其中,孙艳丽老师、唐璐璐老师荣获主赛道二等奖,李冬燕老师荣获主赛道三等奖,王莹雪老师荣获理解当代中国赛道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创办于2013年,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的大型公益性教学竞赛活动。今年大赛以“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讲述中国,沟通世界”为主题,设“主赛道”和“理解当代中国”两个赛道,旨在深入推进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性、创新性与实效性。本次获奖彰显了外国语学院教师在深耕外语教学改革、投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秀风采和扎实实力。学院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系统总结优秀经验与创新方法,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外语教学从“语言传授”向“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双向赋能转变,为学校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强支撑。(文:安然 编辑:高贵忠 审核:戴敏)
发布时间:2025-09-22本网讯 9月18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联合学校党委组织部共同开展“铭记历史 勇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集体观看抗战题材电影《731》,激发师生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学校党委组织部、物电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共80余人参与活动。电影《731》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恶行径为背景,通过真实史料与艺术化叙事,揭露了这支秘密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防疫研究”为名,对平民进行活体实验、实施细菌战的罪行。影片以平民视角展现战争残酷,刻画了中国人民在绝境中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和捍卫和平的决心。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重温历史,全体师生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把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守护转化为勤奋学习、昂扬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文/图:刘程爱 编辑:高贵忠 编审:于尔河)
发布时间:2025-09-21本网讯 9月18日,法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观看电影《731》,以直观的影像形式让师生深刻了解历史真相,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影片《731》以抗战胜利前夕为背景,通过亲历者视角,真实再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以“给水防疫”为名进行细菌战研究、实施人体实验的历史罪行,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暴行。观影过程中,师生们神情凝重,深受震撼,大家眼含热泪,影院内数次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细微的叹息与克制的哽咽声,诉说着内心难以平复的悲痛与愤怒。大家表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唯有真实、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才能准确把握“发展才能自强”的时代真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才希望学院师生将悲愤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勉励学生要珍惜韶华、刻苦学习,锤炼过硬专业本领,在时代征程中砥砺前行。(文/图:柳成明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秀慧)
发布时间:2025-09-20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