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6日,学校举办第五期党建工作沙龙,围绕“立标杆、争先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党委书记徐梅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出席活动。徐梅指出,学校党委坚持把“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做好11项全国全省和17项校内党建“双创”“双带头人”项目培育创建工作,构建起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创、全面覆盖、典型带动、梯度推进”的工作格局。她要求,各院级党委要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健全完善常态化教育机制,扎实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要把握核心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增强院级党委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党支部党建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聚焦目标任务,确保工作实效,立足学科专业优势,系统谋划党建工作创新路径,加强党建创新工作研究,聚力培育彰显学科特色、富有示范效应的党建品牌矩阵。徐梅强调,各院级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从夯实党建基础、打造党建特色、凝练典型经验等方面下功夫,高标准做好培育创建单位的申报推荐和建设工作。党委相关职能部门要健全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着力构建“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格局。全校各级党组织要深刻把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核心要义,坚持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深化拓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为契机,锚定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奋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时代高校党建“潍院品牌”,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守全在主持活动时要求,各院级党委要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要对照先进标杆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开展对标检视,系统梳理短板弱项,深挖问题成因,构建全链条闭环整改机制。要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与品牌塑造相结合,扎实推动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亮点工作促提升,以系统思维和钉钉子精神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交流研讨环节,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负责同志汇报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计算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党建项目培育创建进度、难点堵点及突破路径等进行了交流发言。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全国全省党建“双创”“双带头人”项目培育创建工作经验。与会人员参观了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建活动阵地。各院级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代表、教师党员代表等40余人参加活动。(文/图:韩靖雯 编辑:王慧婷 审核:刘效磊)
发布时间:2025-03-27本网讯 3月26日,学校召开招生宣传工作会议。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主持并讲话。王成端强调,在高考改革与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招生宣传工作需紧扣三大核心策略,一是目标导向、资源整合,将招生宣传深度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凝聚全校合力;二是精准定位、靶向发力,细分目标人群实施分层宣传,突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及就业优势,强化考生吸引力;三是多元合作、全域覆盖,深化与中学、媒体及招生机构的联动机制,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推动生源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双提升。会上,教务处负责同志对2025年招生宣传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对宣传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各学院分管招生工作负责同志,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处、团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图:刘静/王慧婷 编辑:王慧婷 审核:陈少纯)
发布时间:2025-03-27本网讯 3月24日,中共山东省委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4年度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结果通报》,潍坊学院获评“优秀”等次。2024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定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任务,践行“需求导向+使命驱动”“问题导向+目标引领”“评价导向+激励创新”的实践逻辑,一体实施“改革创新突破年”“管理质效提升年”“能力作风建设年”三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等核心办学指标均取得重要突破。聚力党建领航、守正创新,着力营造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强化党建领航示范,赋能“一融双高”建设,成立全省首个学术虚拟党支部,新增“双带头人”全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省工作室各1个,1人获评省“担当作为好书记”。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建立选拔任用常态化机制,选派17名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县市区历练。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清廉潍院”建设。深入实施“七四五”育人工程,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启动实施大学文化涵养润心工程,与潍坊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媒体潍院行”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发布报道近300篇。聚力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坚持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电子信息、机械、农业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跃升。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4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二级认证,喜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牵头发起成立“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协同打造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样板”。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1227项,毕业生年度去向落实率位于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聚力科教融汇、创新驱动,着力塑造内涵发展新动能。坚持协同创新,攻坚突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批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新增6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发表学术论文。聚力引育并举、提质培优,着力开创人才强校新局面。坚持人才强校,拓宽引才渠道,在法国、英国等6个国家新增人才工作站和科教基地;博士学位专任教师超过700人,2人入选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人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评“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实现省级人才自主培养新突破。聚力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着力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与潍坊等地市21个县市区、市直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教育发展研究院等6个校地协同研究院;与济南大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省教科院等1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参与“百校万企万师双进”,实施“博士企业行”等行动计划,在县市区设立“博士服务站”,服务企业1400余家。获批“山东省智库联盟成员单位”,新增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2个,RCEP研究中心入选“CTTI2024年度增补来源智库名单”。聚力攻坚突破、拓展跃升,着力打造国际办学新引擎。深入实施对外合作拓展跃升工程,与14所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签署21项合作协议;强化赋能发展,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和欧洲六国研究中心,获批“山东—中东欧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山东农产品国际品牌研究中心”2个省外事基地,助力地方高水平对外开放。聚力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着力激发办学治校新活力。以放权赋能为抓手,强化“学院办大学”理念,加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办学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以绩效考评为牵引,全面优化激励效能;以规章制度为载体,全面推进依法治校。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加快推动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提升、取得新突破的攻坚之年。学校将坚持“深化改革、内涵提质”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一融三高两突破”战略,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稳扎稳打将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文:白志强 编辑:李玉强 审核:宋广景)
发布时间:2025-03-26本网讯 3月25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李霞一行到我校检查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出席活动。李霞详细了解了学校一志愿生源、招生计划分配、复试录取流程、调剂工作准备等具体情况,对我校研究生招生复试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规章制度、试题命制、入场检查、现场复试、阅卷统分、信息公示、调剂工作、考生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李英德向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给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首次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将严格落实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具体要求,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有序推进。会上,研究生处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我校复试工作准备情况。学校教务处、研究生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现代农学院和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图:孙垂莲/李玉强 编辑:李玉强 审核:王延青)
发布时间:2025-03-25本网讯 3月21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带队赴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进行专题调研,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研发部副主任秦磊出席活动。李英德重点介绍了学校从学科导向向产业需求、封闭培养向开放协同育人、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塑造等持续推进的三个转变工作相关情况,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主动构建特色学科群、与地方共建产业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今年计划重点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进行了简要说明。秦磊表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亟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希望双方在共建产业人才大数据中心、联合打造“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体化育人平台同向发力,在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重点培育现代农业及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并就共建产业学院达成初步意向。学校合作发展处、生物与海洋学院、现代农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韩自俊 编辑:李玉强 审核:孙孝波)
发布时间:2025-03-25本网讯 3月21日,山东省教育厅“战线联播”栏目对学校创新构建“七四五”育人体系,通过三大战略维度,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予以报道。潍坊学院:深入实施“七四五”育人工程 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潍坊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七维协同、四阶贯通、五域融合”的“七四五”育人体系,通过责任主体联动、育人阶段递进、育人空间拓展三大战略维度,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七大主体协同发力,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学校完善联动机制,构建责任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的“1+7”育人责任体系,出台《潍坊学院“七四五”全环境育人工程实施方案》,创新制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处级领导干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教辅与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7类教职工育人清单。组织召开落实“七四五”全环境育人工作推进会,开展两届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持续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深化品牌建设,搭建互动平台。开展“‘潍’桌话新程、共绘新‘院’景”“启迪智慧、赋能成长”“书记院长下午茶”等品牌项目活动,搭建起领导、老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平台。二级学院建立“金榜护航”三维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导师制、心理支持系统和模拟复试平台,为考研过线学子开展定制化复试辅导。注重发挥监督考核导向作用,构建“目标-执行-考核”闭环管理,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担负起育人使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种好责任田,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任务,并把育人清单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教职工年度考核,着力解决好“谁来育人、怎样育人”的问题。二、四阶递进精准施策,打造阶段化育人范式学校制定育人清单手册,构建“四阶八维”育人内容体系,形成“常规+专题”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即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搭建常规教育大框架,以一年级重点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二年级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三年级法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四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和感恩教育构成专题教育各环节,形成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协同推进、互为补充的工作局面。近三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5项。176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在基层广阔天地里书写最美青春篇章。此外,学校还打通毕业教育“最后一公里”,开展“九个一”毕业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感恩母校培育,共同构建起贯穿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着力解决好“什么时间育人、用什么内容育人”的问题。三、五域融合协同发展,创建全域化育人生态学校统筹利用课程、实践、网络、家校及社会等育人课堂,构建“五位一体”育人空间矩阵。课程育人提质增效,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课程育人着力点,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近年来,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实践育人多维拓展,以科学设置教学实践课程为实践育人关键点,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融合育人作用,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网络育人创新升级,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各项能力为网络育人的出发点,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通过“微课堂”“微对话”“微班会”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家校育人深度联动,以畅通家校沟通联动为家校育人的落脚点,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引导家长、亲友一同做好学生学业指导与学习督促,及时听取家庭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长效机制建设。社会育人资源整合,以全面融合为社会育人突破点,与临沂、烟台等城市和潍坊奎文、高新等11个县市区、30余家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400余个。组织开展“企业家进校园”“优秀校友进校园”等活动,启动“就业大巴”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行业招聘、进行职场体验,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深化“五个育人课堂”建设,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持续向课内外、校内外延伸。 (文:李璐璐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3-25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