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age 1 转载新华网:中国拒绝"政治的谷歌"与"谷歌的政治" 新华网北京3月19
发布时间:2010-03-26New Page 1 王清明参加科研处 “加强学科建设”大讨论 本报讯:3月25日,副院长王清明到科研处就开展“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老师们一起进行了座谈讨论。 王清明在听取科研处负责同志及各位老师的发言后说,老师们的发言都能落实到自己的工作,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线。他希望科研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把任务承担起来,更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处的作用。他指出,辛书记在第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王清明说,学科建设必须抓好这几个方面:人才队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自然就加强了。而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这两方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谈到大学的三大功能时,他说,学术水平提高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就会高,知名度自然会扩大,社会服务能力也会加强,市场自然会来找我们,也就能更大限度的吸引社会资金,这样也就能改善我们的办学条件。这次学科建设大讨论,目的就把学科建设真正和当地企业挂起钩来,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他要求科研处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
发布时间:2010-03-26New Page 1 媒体潍院:《新华网》刊登我校大学生环保时装秀新闻 本站讯:3月23日,《新华网》刊登了我校美术学院举办的大学生环保时装秀新闻图片,《大公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内容如下: 3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时装秀在山东潍坊学院举行,展示的环保时装全部由该校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利用废旧报纸、塑料等制作而成。学生们通过展示来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文/图:孙树宝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k@126.com,欢迎提供新闻稿件!
发布时间:2010-03-26New Page 1 丁子信参加计算机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大讨论 本站讯:3月23日,副院长丁子信就开展“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座谈讨论。 丁子信在听取了该院负责同志及老师们的发言后说,学校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讨论,这对我校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要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明确定位,集中方向、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形成好的学术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于自己培养,培养、引进并重;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改革;加强对本专业的知识的学习研究,形成学习氛围。 (文/图: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
发布时间:2010-03-26New Page 1 邢同学参加音乐学院、法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大讨论 本站讯:3月24日,副院长邢同学分别参加了音乐学院、法学院组织的“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讨论。 邢同学认真听取了教师们的发言后说,对这次讨论,大家都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大家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围绕如何凸现我们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有了特色我们就会占有一席之地,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图: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k@126.com,欢迎提供新闻稿件!
发布时间:2010-03-25New Page 1 王守伦参加历史学院、美术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大讨论 本站讯:3月24日下午,院长王守伦分别参加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美术学院组织的“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讨论,与两院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就如何加强师资建设、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守伦在认真听取了教师们的发言后,肯定了两学院在加强学科建设上的思考,认为大讨论的影响力非常大,教师们的思考深入、具体、有典型性。他指出,加强学科建设,每个学院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切入点。要做好规划,整合资源,重点扶持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教学、科研工作要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我们的目标。在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时,王守伦指出,人才建设是我们加强学科建设的关键。我们不但要引进具有一定影响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更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做到引进和培养并重,通过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知识的更新,来提高我们的师资水平。 王守伦强调,只要全校上下转变观念,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我们的重点学科方向就会显现出来,就会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就会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文/图:张丹琳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
发布时间:2010-03-25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