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教授,受聘我校特聘教授。院长王守伦为其颁发了聘书。副院长王清明出席活动,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参加了聘书颁发仪式。 王清明介绍了麦康森院士的相关情况后,希望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常和麦教授联系,多向麦教授请教。麦康森表示很高兴成为潍坊学院的一员,希望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并表示争取做出应有的成绩。 随后,麦康森应邀到生物工程学院讲学。在“求知创新,快乐人生”讲座中,麦康森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敬业精神的源动力。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积极为之付出努力。麦康森勉励大家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应对挫折,不断求知创新,努力创造快乐人生。 麦康森,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他指导培养研究生89人,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先后主持了教育部 “优秀教师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并实现产业化,创造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他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和“973”评审专家组成员。他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际奖1项。 (文/图: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0李香兰:潍院,我眷恋的母校 ——记潍坊学院毕业生李香兰 张克刚 陈玲 李倩 毕业生档案:李香兰, 女,年毕业于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潍坊保健》编辑部副主任。 她的工作事迹虽然平凡,但是还是一下子吸引了记者。 2008年毕业于潍坊学院的李香兰,在毕业后仅两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普通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与很多成功者相似,她的成功来自于她的勤奋,她的坚韧,还有她处事不惊的那份宁静。 潍坊学院学生毕业仅仅两年多,就能在社会上立住足,在时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语境里,李香兰不禁让记者眼前一亮。 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 李香兰,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一次采访工作中,记者和她相遇。一问她本人,原来是潍坊学院的毕业生;一看她名片,还是潍坊某新闻媒体的业务骨干。 采访李香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母校给了我许多财富,其中之一就是教会了我勤奋。”工作和生活中,李香兰始终把“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当作座右铭。 当记者问她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她告诉记者:“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行。就拿我们新闻工作来说吧,在办公室里坐着,是写不出好稿子来的。好新闻、好稿子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名片。” 工作中,李香兰为了采访晨练的老人,夏天四点多就起床去广场蹲点采访,然后再回工作单位写稿。其新闻稿《健康查体车开进农家门》获2008-2009年度潍坊市“卫生系统好新闻奖”。 当问及是什么让她在新闻这位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下来的时候,她说是专业,是选择,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因为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我选择了新闻工作。我喜欢了解别人的故事,分享别人的心情,感受不同的生存状态,学习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别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坚韧,惟坚韧者遂其志 李香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娇小。但在随后的谈话中记者发现,在她娇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坚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李香兰接了一个去医院采访的工作。可能是因为病人比较多,工作比较忙,一开始,医生婉言拒绝了李香兰的采访要求。但李香兰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坐在旁边观察记录。当医生发现她还在等着,便劝她回去,可她坚持等着,这一等就是两小时。为了发现新闻线索,李香兰走哪都带着名片,她把名片递给农民、工人、学者、专家,她被接受过,更多的是被拒绝,正是那股不服输的性子,使她坚持走到了今天。 《潍坊保健》报创办于2008年7月1日,7月2日李香兰加入报社。一个月以后,她就能独立完成采访,写作,编辑,校对等工作。“在学校求索文学社熬夜排版《拓荒流》的夜晚,定题、收稿、审稿、排版、校对、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我的汗水,现在想想,正是在学校的学习和社团经历,为我打下良好的新闻和文字基础,特别是给了我坚韧的品质。” 罗素说: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或许已经开始了你的职业生涯的雏形。李香兰如是说。 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说里来容易,做到其实很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里、在物欲横流的条件下。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李香兰对宁静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告诉记者,毕业以来她搬过好几次家,但都离学校不远。“我喜欢学校的气息,她有一种让人能安静下来做事的气息。现在,生活中要是有什么事理不出什么头绪来,我就喜欢在母校校园里逛一逛,看弘德湖碧波荡漾,柳荫弥漫,自然就安下心来了。潍坊的潍院,就像北京的清华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情怀,潍院的校园里最能感受到。” 李香兰对母校有着浓厚的感情,她说:“在外应酬,有两种人我是必与其握手的,一是老乡,他乡再相见,一方水土养育,说句乡音分外亲切;二是校友,不拘哪一届哪个院(系),都在潍院的大院子里成长学习,再若遇到一个学院(系)的,说起共同的老师,逸闻趣事便滔滔而来,那种幸福感自是别事无可比拟的。” 谈及日后有什么新的人生目标时,李香兰说,自己暂时还没有什么长远的目标,只想着先把眼下的事做好,把《潍坊保健》报发展起来,这就是自己现在最想要实现的目标。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0本站讯:6月7日,学校召开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及潍坊市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城同创”工作调度会,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总务处负责同志传达了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的有关精神,提出了迎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各部门负责同志就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 丁子信就做好迎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这次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是由省教育厅和省绿化委员会联合组织的,是展示我校绿化工作成就、经验和特色的机会,同时,也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声誉、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方面。正在开展的潍坊市“两城同创”工作,同我们的校园绿化检查评比是一致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全面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各部门要搞好配合,统力协作。总务处要按照以评促建的原则,做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基础性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搞好协调配合。三是明确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责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迎评工作,力争取得校园绿化检查评比的优异成绩,向60周年校庆献礼。 (作者:温学洪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5月31日,副院长丁子信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和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参加“师德建设座谈会”,两院班子主要成员参加座谈会。 丁子信围绕“什么是师德、为什么加强师德建设和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三方面谈了意见。他强调师德建设的两方面,一是“学高”,学高为师;二是“身正”,身正为范。师德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前提是敬业爱生。师德建设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与“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相结合;二是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四是与二级学院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师德建设是个永恒的话题,说不尽道不完。尽管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但师德更重要,因为它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折射出师德的状况和水准。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是“三好”,即讲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教好每一个学生。 (作者:郭建伟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按照学校《关于在全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的安排意见》,6月8日,党委副书记牛钟顺到经济管理学院参加了师德建设大讨论并对此次讨论提出要求。 经管学院的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博士代表、部分辅导员参加了讨论。他们结合各自岗位的工作,畅谈了本部门加强师德建设的做法、自己对高尚师德的理解,对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建议。 牛钟顺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充分肯定了该院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教师们加强师德修养的做法。对于本次讨论,他指出,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目的在于使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目标、大学使命和教师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第二,我校的师德建设要紧紧围绕“四四一四三”的顶层设计理念来进行。“四四一四三”以全局视角对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了统筹谋划,可谓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理念。所以,我校的师德建设不能空对空,要注意围绕“四四一四三”的理念来开展,特别是要围绕“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三项重点工作来进行,师德建设要在这三项重点工作中找到位置。第三,广大教职员工要做师德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师德建设的要素至少要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几个方面。在讨论中要注意把握好八方面的讨论重点,围绕着这八个讨论重点组织相关的学习并进行深入地思考,而且要身体力行,注重实践,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将师德建设大讨论与创先争优、党务公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在营造良好环境、巩固讨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文/图:金永辉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日前,山东省经信委职工教育办公室、职工教育协会公布了2011年度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立项名单,我校5项课题榜上有名,分别是王素青教授主持的“化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研究”、王宏副教授主持的“基于企校合作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郑哲副教授主持的“艺术设计人员的再培训可行性研究”、赵宝华副教授主持的“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案例教学法探索”、冯道俊讲师主持的“企校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刘凤楼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7本站讯:近日,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研究课题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我校冯滨鲁主持的“地方高校省际命题协作的可行性研究”、郎益伟主持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可行性研究”被确定为省级规划研究课题,予以立项开展研究。 这是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首次设立省级研究课题,全省各类院校、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共获准立项课题108项。 (作者:韩建栋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7本站讯:6月2日,院长王守伦与北京亿和文华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华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副院长冯滨鲁出席签约仪式。教务处、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签约仪式前,王守伦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希望双方在校企办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王莉华表示公司愿意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也希望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公司工作。 随后,王守伦与王莉华共同为“北京亿和文华——影视人才培训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北京亿和文华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该公司致力于影视前期拍摄及后期数码特效制做。曾制作过大型魔幻片《雪域迷城》、《贞观长歌》等影视剧。 (文/图:王辰羽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3本站讯: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文件《关于表彰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上获悉,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科研处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科研处副处长邹远修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本次共对全省56个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我校的科研实力、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2010年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4项成果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60余项成果获市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 (作者: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3本站讯:6月1日,《齐鲁晚报》刊登了记者李涛采写的潍坊学院创办爱心互助超市——贫困生可免费领取衣物、书籍的报道,全文如下: 5月31日,记者从潍坊学院了解到,该校成立大学生爱心互助超市,募集服装衣物和图书资料,在校学生可前往挑选所需物品,只需登记造册便可,不需要任何费用。 5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学院六号学生公寓三楼大厅的大学生爱心互助超市,琳琅满目的夏装挂满了超市中央两排衣架,在一侧的服装柜上各类衣裤、书包和鞋子整齐地摆放着,而在墙壁上则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墙角的两个书橱摆满了各式图书资料。 大二数学专业的姚玉萍告诉记者,现在有了爱心超市,一些不穿的衣服和不用的书籍可以捐赠,以便有需要的同学使用。大家也可以来翻阅一些图书资料,不用再花钱去买了。大四土建专业姚树典告诉记者,书籍当废品卖掉很可惜,又卖不了几个钱。马上就毕业了,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也没那么多时间。现在有了爱心超市,可以捐赠了。 潍坊学院公寓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一些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为自己难以处理的生活、学习用品和书籍而苦恼,送人送不了,卖钱有点可惜。而与此同时,一些生活拮据的学生却为学习资料费犯愁。一些大学生想献爱心却苦于没有平台,一些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为此,公寓管理中心利用自身职能,在公寓楼中开辟出独立的空间,为在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奉献爱心的直通平台,将广大师生捐赠的物品,经过志愿者消毒、归类整理后摆放出来供大学生挑选。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随便挑选,只需登记造册即可带走,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以期达到物品的最大化利用。 记者了解到,爱心互助超市捐赠物品主要为学习、生活用品物资,爱心互助超市在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各设立一个,目前已募集到物品一万余件。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2本站讯:6月1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辛丕宏在教务处负责人陪同下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听课,课后与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督导组成员和函数论教研室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与会教师对听课情况进行了评课,辛书记认真听取了各位教师的发言,并就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征求了意见,最后辛书记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和改革所授课程的课程体系。第二、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努力解决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问题,聘请中小学名师为师范生授课,增强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第三、在公共数学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来源: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2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