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11日,“联通沃·3G”杯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首届大学生街舞大赛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举行。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副秘书长刘晓璐出席启动仪式。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体育学院、鲁东大学等23所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此次大赛。本次街舞大赛分为男子单人组、女子单人组以及齐舞组。我校大学生DOB街舞队荣获齐舞组三等奖和女子单人组三等奖,学校团委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悉,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由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科协、省学联联合主办,作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以“信念、创新、未来”为主题,时间从4月持续到11月。其间,将有39项丰富多彩的省级大赛活动贯穿始终,内容涵盖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活动、科技创新和应用、校园文化、服务就业创业等。由我校承办的“汇聚党旗下”山东省大学生创意招贴展将于6月底举行。 (作者:徐加金、尤佳佳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5本站讯:近日,在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外语大赛中,我校外国语学院选手许怡荣获专业组优胜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武逢一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胡建宇分别荣获非专业组二等奖和优胜奖。学校荣获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的“优秀人才培养奖”荣誉称号。 来自全省71所高校(本专科院校)的206名选手参加了本届比赛。 (作者:李夏南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5本站讯:6月14日,副院长冯滨鲁先后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参加师德建设大讨论,所到单位的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了讨论。 冯滨鲁在听取了所到单位负责同志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的情况介绍和大家的发言后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的时机及其重要性的认识;第二,教师要全面发展,做一个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好老师,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起保障和先导作用的就是师德;第三,要以师德建设大讨论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力求取得实效。 (文/图:扈建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5本站讯: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月9日,学校召开新进教师教学及职业发展座谈会。副院长冯滨鲁出席座谈会并作报告。人事处负责同志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副院长冯滨鲁教授从本职岗位、大局意识、实际行动等三方面全面讲述了青年教师应如何在自己的职业中某得发展。他说,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立足本职岗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打造良好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科研能力,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其次,在大局意识上要始终坚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最后,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在本职岗位中不断的发展。评建办负责同志顾慰中教授从备课与授课两大方面讲授了教学的艺术。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负责同志围绕为师之道对治学之道的若干思考进行了讲授。 各院部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同志及近三年新进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文/图:王辰羽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4本站讯:6月10日,副院长王清明到体育学院参加师德建设大讨论座谈会,体育学院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大讨论。 体育学院负责同志就本学院如何开展师德建设的情况作了介绍,参加大讨论的老师们结合各自岗位,畅谈了自己对师德的理解。 王清明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充分肯定了该院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教师们加强师德修养的做法。 王清明指出,育人先育己,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作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愿意向你学,不仅仅是学好知识,更要学做人。做为一名老师,师德是第一位的,知识是第二位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当代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淡泊名利,要耐得住寂寞,这样虽说会舍弃一些东西,但得到的会更多。 (文/图: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4本站讯:日前,王守伦院长在教务处负责人陪同下到化学化工学院听课,课后与化学化工学院的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督导组成员和化工教研室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化学化工学院的负责同志简要汇报了教育教学改革情况,与会教师就教学改革的感受及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畅所欲言。王院长认真听取了各位教师的发言,并就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征求了意见,王院长就化学化工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发挥人才优势,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第二、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三、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艺术、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3本站讯:6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网站转载了潍坊学院推出红色系列经典话剧献礼建党90周年新闻,全文如下: 日前,为“献礼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潍坊学院飞扬话剧团连续三天在闻韶楼报告厅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红色经典话剧系列演出。院长王守伦、副院长邢同学、纪委书记马茜华以及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武装部)负责同志观看了晚会。 一部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红色家庭》拉开了帷幕。《希望的田野》、《秋瑾》等经典剧目系列演出,真实的反映出了英雄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身革命的豪情。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 本次演出活动是潍坊学院第十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之一。《齐鲁晚报》、《潍坊日报》、《潍坊传媒网》等媒体记者现场进行了采访。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3本站讯: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教授,受聘我校特聘教授。院长王守伦为其颁发了聘书。副院长王清明出席活动,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参加了聘书颁发仪式。 王清明介绍了麦康森院士的相关情况后,希望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常和麦教授联系,多向麦教授请教。麦康森表示很高兴成为潍坊学院的一员,希望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并表示争取做出应有的成绩。 随后,麦康森应邀到生物工程学院讲学。在“求知创新,快乐人生”讲座中,麦康森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敬业精神的源动力。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积极为之付出努力。麦康森勉励大家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应对挫折,不断求知创新,努力创造快乐人生。 麦康森,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他指导培养研究生89人,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先后主持了教育部 “优秀教师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并实现产业化,创造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他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和“973”评审专家组成员。他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际奖1项。 (文/图:王云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0李香兰:潍院,我眷恋的母校 ——记潍坊学院毕业生李香兰 张克刚 陈玲 李倩 毕业生档案:李香兰, 女,年毕业于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潍坊保健》编辑部副主任。 她的工作事迹虽然平凡,但是还是一下子吸引了记者。 2008年毕业于潍坊学院的李香兰,在毕业后仅两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普通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与很多成功者相似,她的成功来自于她的勤奋,她的坚韧,还有她处事不惊的那份宁静。 潍坊学院学生毕业仅仅两年多,就能在社会上立住足,在时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语境里,李香兰不禁让记者眼前一亮。 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 李香兰,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一次采访工作中,记者和她相遇。一问她本人,原来是潍坊学院的毕业生;一看她名片,还是潍坊某新闻媒体的业务骨干。 采访李香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母校给了我许多财富,其中之一就是教会了我勤奋。”工作和生活中,李香兰始终把“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当作座右铭。 当记者问她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她告诉记者:“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行。就拿我们新闻工作来说吧,在办公室里坐着,是写不出好稿子来的。好新闻、好稿子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名片。” 工作中,李香兰为了采访晨练的老人,夏天四点多就起床去广场蹲点采访,然后再回工作单位写稿。其新闻稿《健康查体车开进农家门》获2008-2009年度潍坊市“卫生系统好新闻奖”。 当问及是什么让她在新闻这位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下来的时候,她说是专业,是选择,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因为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我选择了新闻工作。我喜欢了解别人的故事,分享别人的心情,感受不同的生存状态,学习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别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坚韧,惟坚韧者遂其志 李香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娇小。但在随后的谈话中记者发现,在她娇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坚韧。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李香兰接了一个去医院采访的工作。可能是因为病人比较多,工作比较忙,一开始,医生婉言拒绝了李香兰的采访要求。但李香兰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坐在旁边观察记录。当医生发现她还在等着,便劝她回去,可她坚持等着,这一等就是两小时。为了发现新闻线索,李香兰走哪都带着名片,她把名片递给农民、工人、学者、专家,她被接受过,更多的是被拒绝,正是那股不服输的性子,使她坚持走到了今天。 《潍坊保健》报创办于2008年7月1日,7月2日李香兰加入报社。一个月以后,她就能独立完成采访,写作,编辑,校对等工作。“在学校求索文学社熬夜排版《拓荒流》的夜晚,定题、收稿、审稿、排版、校对、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我的汗水,现在想想,正是在学校的学习和社团经历,为我打下良好的新闻和文字基础,特别是给了我坚韧的品质。” 罗素说: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或许已经开始了你的职业生涯的雏形。李香兰如是说。 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说里来容易,做到其实很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里、在物欲横流的条件下。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李香兰对宁静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告诉记者,毕业以来她搬过好几次家,但都离学校不远。“我喜欢学校的气息,她有一种让人能安静下来做事的气息。现在,生活中要是有什么事理不出什么头绪来,我就喜欢在母校校园里逛一逛,看弘德湖碧波荡漾,柳荫弥漫,自然就安下心来了。潍坊的潍院,就像北京的清华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情怀,潍院的校园里最能感受到。” 李香兰对母校有着浓厚的感情,她说:“在外应酬,有两种人我是必与其握手的,一是老乡,他乡再相见,一方水土养育,说句乡音分外亲切;二是校友,不拘哪一届哪个院(系),都在潍院的大院子里成长学习,再若遇到一个学院(系)的,说起共同的老师,逸闻趣事便滔滔而来,那种幸福感自是别事无可比拟的。” 谈及日后有什么新的人生目标时,李香兰说,自己暂时还没有什么长远的目标,只想着先把眼下的事做好,把《潍坊保健》报发展起来,这就是自己现在最想要实现的目标。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10本站讯:6月7日,学校召开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及潍坊市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城同创”工作调度会,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总务处负责同志传达了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的有关精神,提出了迎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各部门负责同志就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 丁子信就做好迎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这次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是由省教育厅和省绿化委员会联合组织的,是展示我校绿化工作成就、经验和特色的机会,同时,也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声誉、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方面。正在开展的潍坊市“两城同创”工作,同我们的校园绿化检查评比是一致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全面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各部门要搞好配合,统力协作。总务处要按照以评促建的原则,做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基础性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搞好协调配合。三是明确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责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迎评工作,力争取得校园绿化检查评比的优异成绩,向60周年校庆献礼。 (作者:温学洪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5月31日,副院长丁子信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和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参加“师德建设座谈会”,两院班子主要成员参加座谈会。 丁子信围绕“什么是师德、为什么加强师德建设和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三方面谈了意见。他强调师德建设的两方面,一是“学高”,学高为师;二是“身正”,身正为范。师德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前提是敬业爱生。师德建设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与“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相结合;二是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四是与二级学院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师德建设是个永恒的话题,说不尽道不完。尽管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但师德更重要,因为它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折射出师德的状况和水准。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是“三好”,即讲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教好每一个学生。 (作者:郭建伟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按照学校《关于在全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的安排意见》,6月8日,党委副书记牛钟顺到经济管理学院参加了师德建设大讨论并对此次讨论提出要求。 经管学院的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博士代表、部分辅导员参加了讨论。他们结合各自岗位的工作,畅谈了本部门加强师德建设的做法、自己对高尚师德的理解,对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建议。 牛钟顺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充分肯定了该院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教师们加强师德修养的做法。对于本次讨论,他指出,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目的在于使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目标、大学使命和教师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第二,我校的师德建设要紧紧围绕“四四一四三”的顶层设计理念来进行。“四四一四三”以全局视角对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了统筹谋划,可谓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理念。所以,我校的师德建设不能空对空,要注意围绕“四四一四三”的理念来开展,特别是要围绕“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三项重点工作来进行,师德建设要在这三项重点工作中找到位置。第三,广大教职员工要做师德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师德建设的要素至少要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几个方面。在讨论中要注意把握好八方面的讨论重点,围绕着这八个讨论重点组织相关的学习并进行深入地思考,而且要身体力行,注重实践,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将师德建设大讨论与创先争优、党务公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在营造良好环境、巩固讨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文/图:金永辉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9本站讯:日前,山东省经信委职工教育办公室、职工教育协会公布了2011年度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立项名单,我校5项课题榜上有名,分别是王素青教授主持的“化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研究”、王宏副教授主持的“基于企校合作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郑哲副教授主持的“艺术设计人员的再培训可行性研究”、赵宝华副教授主持的“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案例教学法探索”、冯道俊讲师主持的“企校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刘凤楼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7本站讯:近日,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研究课题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我校冯滨鲁主持的“地方高校省际命题协作的可行性研究”、郎益伟主持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可行性研究”被确定为省级规划研究课题,予以立项开展研究。 这是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首次设立省级研究课题,全省各类院校、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共获准立项课题108项。 (作者:韩建栋 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稿件信箱:xinwzx@126.com,欢迎投稿!
发布时间:2011-06-07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