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31日至4月1日,我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受邀参加由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化工行业人才培养校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共有来自潍坊学院、山东航空学院等8所高校30多名代表参加。该院由党委书记徐加金带队参加会议。研讨会前,代表们一起参观了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万华员工生活区、万华化学集团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多方面了解企业,亲身感受了企业生产区“三不见”的高标准,实地参观实训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现场观摩了万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详细了解了万华的企业愿景、发展历程、管理理念、员工关怀。研讨会上,万华集团高级人力资源总监赵继德作了万华人才培养体系的主题报告,万华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吕孟作了责任关怀体系的分享,一位生产装置班长作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万华技师的成长经历分享。研讨会结束后,老师们与学院在万华工作的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校友们工作的感受与收获,并听取大家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此行有助于拓宽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密切学院与校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化工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文/图:马永生 田志丹 编辑:王慧婷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系列工作要求,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4月2日,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增森,党委副书记、院长韩殿元,党委副书记邓建波,副院长付雯雯前往潍坊市市场监管发展服务中心考察交流。座谈会上,张增森介绍了该院办学宗旨、专业设置、学院特色等基本概况。他希望与潍坊市市场监管发展服务中心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潍坊市市场监管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范伟表示,中心的职责之一就是招才引智,服务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中心将有针对性的促成校企合作,助力企业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将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双方还就人校园招聘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交流。(文:靳仕芳 编辑:张丹琳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近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教组决赛结束。我校推荐参加省级决赛的4名同学取得了4项铜奖。其中,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的许敏、机械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的赵桂彬获得就业赛道铜奖,传媒学院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周振宇、计算机工程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孙浩获得成长赛道铜奖。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 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分高教组、职教组两个赛道,涉及成长组、就业组等四个组别。自去年10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152所高校、67万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我校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经过省复赛的激烈角逐,4名选手进入省赛决赛。4名同学凭借自身优秀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与个人就业规划的清晰表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和赞扬。我校将以此次职业规划大赛为契机,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理念,优化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文/图:李静/周振宇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近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潍坊学院十二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学语文)校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共评选出校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本次决赛分为初中语文组、高中语文组两个学段,担任本次决赛的评委有韩继磊、李红梅、钟希高、尹海燕、王爱红、张云慧等6位老师。决赛包括固定篇目模拟试讲和抽取篇目模拟试讲两个环节,其中,初中语文组固定篇目为《卖炭翁》,高中语文组固定篇目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比赛中,参赛选手以流利的普通话清晰地表达了教学内容,并通过准确简洁的板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参赛选手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鲜明的特色表现,给评委和现场观摩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委老师们认真分析并讨论了学生们模拟试讲的表现,并从教态与表达、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气氛掌控、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在对参赛同学进行充分肯定的同时,尹海燕老师还指出个别选手在语速语调、情感把握、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引导参赛选手加强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此外,潍坊学院十二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小学语文)校级决赛由教师教育学院举办,文史学院吴仪婷、李亚诺、杨国欣3名学生参赛,共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文/图:李昱昊/杨佳莉 薄雨乐 王子姝 郭子璇 程琦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近日,在团山东省委学校部、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开展的2023—2024学年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中,学校大学生排球协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入选2023—2024学年山东省高校“活力社团”TOP100榜单。大学生排球协会以“女排精神”为引领,弘扬排球文化,促进技术交流,展现排球魅力,引导同学们参与排球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曾荣获山东省“学校体协杯”大学生排球比赛男子丙组第一名、“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女子甲组第二名、第十六届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排球甲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秉承“探索未知未来,引领科技变革”的理念,积极引导并组织同学们投身“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蓝桥杯大赛”、“大学生物理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7项、省级以上荣誉51项,国家专利证书36项。近年来,学校共青团持续强化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作用,积极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持续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凝练打造具有“红色底色、青春本色、潍坊特色”的独特社团魅力,为繁荣校园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文:张松银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全市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暨第四届潍坊发展大会于4月1日—3日在富华大酒店举行,我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大学生礼仪队50名志愿者参与了活动期间的接待礼仪等志愿服务工作。活动前期,学校团委积极召开青年志愿者动员暨培训大会,进一步做好志愿者服务礼仪和志愿知识的讲解,市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宋长林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会议期间,志愿者们活跃在车站、餐厅、会场,积极做好签到、引导、礼仪等工作,以热情大方、专业细致的服务工作获得了与会嘉宾和主办方的一致好评。(文:郝健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8本网讯 为进一步加强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更好服务于基层干部群众,深化校地合作,3月29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郎益伟、副书记杨颂、学工办主任王鑫莉、实验中心负责人王萌,到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南社区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樱南社区党委书记王颖等陪同活动。在樱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王颖介绍了樱南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党建、基层治理、服务项目等。郎益伟介绍了数学与统计学院情况、学院党建、招生就业、科研团队、志愿服务队等有关情况。双方还就下一步加强校社党建联建共建,做好“双服务、双报到”,开展党员活动,发挥学院优势助力社区治理服务等进行了探讨交流。座谈会后,郎益伟一行和王颖等社区负责同志到庄家村庄龙甲故居、庄龙甲革命事迹陈列馆、庄立安一门三烈革命事迹陈列馆等参观学习,仔细观看了纪念馆展室、照片及资料,用心聆听了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文/图:王鑫莉/王萌 编辑:张丹琳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7本网讯 3月28日,2024年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国教科院副院长陈如平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仲红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科研处处长李庆军参加会议并作经验交流。会议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全省各市教育(教体)局,部分县(市、区)教科研机构,有关高校、中小学校代表和省教科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仲红波充分肯定了2023年我省教科研工作,分析研判了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对2024年教科研工作目标任务作出安排部署。李庆军以《加强智库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题作大会经验交流,从加强党的领导、优化体制机制、开展专题研究、创新组织形式、探索多方共建联动等方面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智库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和建设成效,从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智库成果转化、强化智库品牌建设、推动智库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获得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注和赞同。(文/图:肖玉芳 编辑:魏霄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3本网讯 3月29日,山东海化集团科技部部长吴中平、技术研发中心人才与发展研究室主任张乐鉴等一行5人来学校洽谈合作,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台夕市、院长助理高祥、王延青副教授、唐敬筱博士与客人就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共建研发平台进行深入交流。台夕市对海化集团客人表示欢迎,介绍了学院办学特色、科研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及实验室和大型仪器配备等情况,对山东海化集团长期以来对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学院将立足办学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推进与海化集团在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吴中平介绍了海化集团的发展历程、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等方面情况,表示公司的盐业、石化、新能源及新材料四大业务板块与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设置非常契合,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希望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取得丰硕成果。(文/图:高祥 马永生 编辑:王慧婷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3本网讯 3月29日,我校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交流洽谈会在潍坊市人才接待中心举行。澳门旅游学院教务长林宝玉、文化遗产管理课程主任李俊丰,学校台港澳办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双方就师生交流与互访、学生短期研学、硕士生保荐、教师学历提升等合作项目交换了意见。此次洽谈,为促进两校增进互信、深化交流打下了基础。(文:李正仁 编辑:张丹琳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2本网讯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工作要求,为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推进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常态化,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4月1日,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在图书馆报告厅组织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片中揭示的典型案例,还原了涉案人员在利益和权力诱惑中丧失自我,无视党纪国法,目无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最终走向犯罪深渊的全过程。其惨痛的教训发人深省,给在场的党员干部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慑。本次警示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强了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教育片中的警示案例为戒,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觉,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文:徐安娜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2本网讯 3月28日上午,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张建伟、党委副书记温效朔、副院长郭姗姗带领相关负责老师前往潍柴职业大学,看望学院在潍柴综合实训的学生,并与潍柴职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开展调研座谈。潍柴职业大学副校长杨汉亮,潍柴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管理室业务经理王金鹏等参加了调研座谈活动。会上,张建伟介绍了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此次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希望双方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实训学生管理、产业学院运营制度创新、特色课程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以及国家级产业学院申报等各方面实现全面深度融合,推动潍柴产业学院建设迈上新台阶。他希望同学们要珍惜在潍柴集团学习的机会,要好好学习、脚踏实地,为毕业后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杨汉亮对张建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潍柴集团主要业务领域、潍柴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产情况、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运营情况。他表示,潍柴集团将与潍坊学院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会后,张建伟一行在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了解了学生实训情况,并调研了潍柴集团科技展馆、党建展览馆以及发动机、智能制造等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文/图:于振山 编辑:魏霄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2本网讯 3月29日下午,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颖一行5人到我校交流学习,学校教务处处长侯金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任秀洁和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交流会。侯金奎对张颖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学科及人才培养、近几年的发展成就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围绕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产研协同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经验做法。任秀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计算机学科及专业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张颖对学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概况、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通过此次交流,双方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合作,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实现互促共进。会后,张颖一行参观了我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文/图:陈思媛/姜全辉 编辑:魏霄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2本网讯 为落实学校与奎文区人民政府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3月28日,体育学院与东关街道党工委合作共建对接会在我校举行。东关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徐浩、党建办副主任杨宗辉、苇湾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等应邀来校,体育学院班子成员参加对接会。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孙创业介绍了体育学院基本情况,表示学院人才资源充足、专业特色鲜明,希望双方积极探索合作机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让合作更具实质意义、更加务实高效,进一步助力“更好奎文”“更好社区”建设。体育学院院长耿道熙表示,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校地共建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为学院师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为社区居民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健身文化生活,实现双方的协同共进。徐浩等街道领导介绍了东关街道党建、社区等有关情况,并就可能合作的有关领域进行了重点说明。双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党建共建、社区体育、健康讲座等合作事项达成了共识。据悉,体育学院与东关街道全民健身合作共建协议合作内容涵盖了公益宣传活动、教育培训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主题学习活动、公共资源共享、党员队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以及发展计划共商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合作共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社区延伸,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校地共建注入活力和动力。(文/图:魏星/郑耀盛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4-02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