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2024年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获奖名单,由我校团委指导的舞台剧《红包》获得优秀原创作品奖(戏剧)和优秀表演奖(戏剧)二等奖,由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李秀玲、田昌老师指导的《映山红》《上春山》荣获优秀表演奖(合唱)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是全省各高校美育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本届艺术节活动以“青春谱写颂歌,礼赞伟大祖国”为主题,分为合唱、戏剧两种形式,全省共有100所高校参与,累计报送节目274个,覆盖学生6492人。团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打造多元化、高层次、沉浸式的实践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广泛的艺术体验与展示机会,持续构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新时代“大美育”格局,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文:韩金伶 编辑:张丹琳 审核:江浩浩)
发布时间:2024-07-30本网讯 7月28日,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学校党委书记徐梅,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副校长李英德赴潍坊军分区开展走访慰问。潍坊军分区司令员薛晓鹏、政治委员于宝东等会出席活动。座谈会上,徐梅代表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向军分区首长、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祝愿,对军分区多年来对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徐梅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学成果以及武装工作等情况,她表示,近年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创了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当前,学校正处于转型跨越、升阶进位的关键时期,希望军分区在助力学校思政教育、校园安全、国防教育等工作的同时,协助推进学校向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学校也将积极贡献潍院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资源与人才优势支持部队建设,推动双拥共建向更高质量发展。军分区首长对学校的慰问表示感谢,对学校的发展建设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感谢学校多年来为部队及国防建设所作的贡献。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合作,把学校国防教育等工作做实做优的同时,推动双方各方面发展迈上新台阶。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武装部)、科研处、音乐与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文:孙婷婷 编辑:张丹琳 审核:曹兴波)
发布时间:2024-07-30本网讯 7月24日,学校与昌乐县人民检察院举行校检共建签约暨“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学校副校长王成端,昌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剑发,昌乐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兆生出席仪式。王成端与徐剑发共同为“专业共建合作单位”揭牌,法学院负责同志与王兆生签署协议并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王成端介绍了学校及法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合作协议的签订有效推动双方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和检察机关司法实践经验,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样性的合作关系,在合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共同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强化人才交流互动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进一步提高合作效能,促进各项合作事宜落地见效。王兆生表示,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双方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实现常态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制度保障,必将为检察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办案水平提升注入新活力。昌乐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借助外部研究力量,多渠道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切实发挥研究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积极作用,为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仪式结束后,王成端一行到检察文化展厅、党建文化展厅和青春书屋参观交流。(文/图:张建明 编辑:庄梦琦 审核:刘德才)
发布时间:2024-07-30本网讯 近日,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宣传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典型的通知》,我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入选全市八个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典型之一,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7月29日,《潍坊日报》第二版头条刊发《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潍坊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注重“五个强化”推动学习提质增效》典型经验文章。7月26日,潍坊广播电视台《潍坊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注重“五个强化”潍坊学院推动中心组学习提质增效》新闻节目。典型宣传和新闻报道充分展示了我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典型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把理论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班子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在强化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学风建设、载体创新,以及学以致用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深化顶层设计、创新载体形式、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聚焦学习成果转化质量,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形成学干结合、以学促干的良好局面。 (文:李璐璐 编辑:王慧婷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07-2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行至民族复兴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翻开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学校“放权赋能”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下,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师生凝心聚力,务实笃行,“践行改革举措、深化自主办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借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用改革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激发动力 在改革创新中勇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在“改革创新突破年”“管理质效提升年”“能力作风建设年”三大行动中,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推动“放权赋能”走深走实,全面激发学院教职工发展建设的源动力。学院将创新发展放在“关乎学院生存”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提出“人人都是改革突破工作者”的口号,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相关科室配合抓、各个教研室搭配抓”的创新改革工作机制,改革效能全面释放。学院班子成员赴山东寿光巨能电气有限公司、潍坊高铁北站等优质企业走访交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期内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21项,科研到账经费500余万元;学期内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高教学会榜单赛事国家级奖励19项。增强活力 在主业主课中谋新篇学院着力推动产教融合,坚持赛教融合、注重专创融合,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构建立体、多元、开放、互动的育人格局。精心策划并举办“在潍坊 知潍坊 爱潍坊”系列活动,探索“企业出资、跨院联合、校地共赢”的共享教学模式,成功举办风筝创意设计大赛、海绵城市系列设计竞赛、潍坊地域建筑速写比赛、工业遗产研学夏令营等活动。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指导小组,加强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以研促学、以赛促练,显著提高了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的数量和层次。将新农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引入10余门课程,由设计和施工企业的工程师带领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形成多方联动、开放共享的教学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了“一重先行 四重支撑 思政强基 结构再生”的创新教学模式,学院教师获得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提升能力 在人才培育中促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是办学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学院切实增强人才战略意识、储备意识、服务意识,积极营造聚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释放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贯彻学校党委决策要求,优化激励与保障兼顾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人才效应显示度。设立教师工作坊、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定期开展博士述职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持续激活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度重视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学期内举办了8次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着力在教学、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指导,多措并举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学院教师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汇聚合力 在开放办学中求突破学院扎实开展校际合作,深化与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借力借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地方发展需求,构建与周边区县校地合作新模式,设计城市康养综合体方案,开展乡村规划课题研究,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德才集团、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昌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专业共建、课程共设、师资共聘、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新模式,加强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沟通,借助优势资源做好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站在新起点,土木与交通学院将继续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以改革的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贡献土木与交通学院的一份力量。(文:刘湖清 杨永武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07-29本网讯 近日,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认定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我校依托生物与海洋学院申报的“生态农业数字化溯源技术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位列其中。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是市发改委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创新平台优势,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经综合评审认定的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农业数字化溯源技术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紧密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发展战略之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以乡村振兴的政策为导向,与当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该中心主要有农业精准栽培及精量水肥药技术、生态农场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场景构建及数字化溯源技术、生态农场数字化溯源技术集成与推广模式等研究方向,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与国家级生态农场——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文:肖玉芳 编辑:李玉强 审核:李庆军)
发布时间:2024-07-29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