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8日,学校“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潍大花园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徐梅、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出席活动。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主持仪式。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宣读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名单。徐梅代表学校向荣获纪念章的老党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对他们长期以来为党的事业和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荣获纪念章的10位老党员同志,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作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她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徐梅、王守全分别为老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和慰问金。老党员代表刘培宁在发言中回想起50年前入党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表示要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积极发挥正能量。仪式结束后,王成端与老党员们一起观看了老年大学庆七一汇报演出。离退休工作处负责同志,离退休教职工党委所属各支部书记参加相关活动。(文/图:宗青/庄梦琦 姬广武 编辑:庄梦琦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8本网讯 6月17日,潍坊市海绵城市进校园活动在我校举行。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奎文区委书记周俊,学校党委书记徐梅,潍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勇,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冰,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晓静出席活动。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学校校园中实施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广场和景观,直观了解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的应用及校园改造成效,并参观了学校海绵城市进校园系列竞赛作品展。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宣传片,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三年来潍坊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徐梅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潍坊市和高新区重点支持的示范工程项目,潍坊学院海绵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和住建部门的鼎力支持,她代表学校党委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地方文化传承,努力实现校园规划布局与周边城市风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将积极推动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更大力量。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北辰中学、潍坊学院作了典型发言。王守全在典型发言中总结了学校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雨污混排治理、交通体系改进、场地品质提升、景观环境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五步走”工作思路,展示了“四个一”的工作成果。活动中,周俊、徐梅为海绵城市主题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奖同学颁奖;张勇、马冰为海绵城市主题摄影、征文、短视频大赛获奖师生代表颁奖。高新区管委会三级专员马波、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张立俊为优秀海绵兴趣小组的获奖同学颁奖。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分管负责同志,各区政府、有关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和住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我市18所开展海绵城市改造的学校负责人,我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基建处、工会、团委、土木与交通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唐魁/张蒙蒙 编辑:张丹琳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72021年11月的一个清晨,潍坊市盛泰街虞河畔的晨雾中,严希海带领团队成员将超强磁絮凝沉淀净化剂缓缓投放到每日约有2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肆虐、臭气弥漫的虞河溢流口水域。经过数个昼夜的精心调控与观察,超强磁絮凝沉淀净化技术与高效催化氧化技术的综合作用,再加上生物高效混合培养的神奇效应,使得这片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水域在两年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大幅削减,水质清澈度与生态健康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为有效治理雨污合流导致的溢流水质超标、河湖和景观黑臭水体、以及突发事故废水外溢等环境污染问题,学校与山东尚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携手组建水生态安全与环境工程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生态安全和环境微生态体系研究,立足水生态产业链,主攻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做好污水治理—污泥处置—河道治理中水回用—生态修复产业链等关键节点的突破和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潜心专研数载 终获斐然成效“城乡民用污水直排以及突发性水体污染频频发生,尤其是在北方采暖季和雨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受限,导致城乡污水溢流现象严重,存在重大的生态环境隐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团队负责人、学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严希海表示。面对发酵工业废水排放压力过大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团队以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持续深耕研发,在污水应急处置设备研发道路上一干就是数载。团队以轻工业污水中的发酵废水为处理对象,从废水预处理环节入手,对絮凝剂配方及其应用工艺进行迭代式创新研发,最终完成微生物多糖絮凝剂的筛选与应用,实现去除SS、总磷90%以上,COD60%以上,并确定微生物多糖絮凝剂最佳的应用条件,为降低后续工艺环节的废水处理压力和纳管外排指标作出突出贡献,有效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发酵行业所产生的废水具有浓度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和有毒有害物质、水质水量随生产变化发生较大变化等特点,无疑为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团队成员、学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元芳说,如何快速有效处理轻工业废水是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团队还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开发可移动模块化集成式污水处理应急体系。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实地验证……团队成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功研发出一体化双系统的可移动式城乡污水应急处置设备。同时,对研发成果进行延伸式应用创新,有效解决了轻工行业典型污水乃至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卡脖子难题。绿色智变 技术创新亮点何在“我们通过实验对工艺技术路线及工艺运行参数进行验证优化,研制出的一体化双系统的可移动式污水应急处置设备,可实现污水原位净化,又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配,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处理厂检修期和突发事故状态下污水直排外溢对环境影响。”团队成员、学校生物与海洋学院教授王利华介绍道,该技术针对目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周期长、处理能力不足,尤其是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而造成的合流污水外溢污染河道,及轻工企业特殊废水突发性排放等各类应急事件,构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治理河湖和景观黑臭水体,团队采用投放梅花式接种复合微生物菌种,改善污染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生态系统,使水系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与底质、水质达到动态平衡,并逐步向半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增强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有效恢复河道动植物生态多样性和河口受损生态系统以及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改善城市地表水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水体从上到下分为好氧层、兼性好氧层和缺氧层三部分。”王元芳说,研发团队制定“三位一体”治理方案,根据三层水体不同的溶解氧含量及光照、水流大小等特征,采取不同措施并加入不同的微生物菌剂,使各个层面的水生生物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污水水体形成立体化生态系统,死水变活水,大大提高污水水质和自身净化能力。项目实施初期为迅速改善水质,团队采用多酶催化氧化剂强化微生物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后,水体水质和透明度都得到改善。随后团队不断投加底栖生物,并搭配种植水生植物,强化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链完整性。而对于污水底部的污泥,团队特别研发筛选原位微生物菌群接种到底部污泥之后,降解污泥中的污染成分,将其转变成无害的氮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从而逐步改善污水微生物体系,提高生物多样性,最终建立起良性生态平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污水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污水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污水黑臭的污染问题。应急护航 项目成果为生态赋能“我们做研究的初衷是为社会谋福利,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王元芳说。团队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生态、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公众利益的深度融合。“发酵废水与污水应急处置及河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19年开始在潍坊多个县市区内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三年的应用积累,为潍坊市创新打造“分级滞蓄—分质处理—时空调节”的应急治理模式。在2021年超长汛期中,累计减少白浪河、虞河流域内溢流污水近1000万立方米,确保汛期污染强度大幅降低,有效保障了汛期河流水质安全,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保障。2022年被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评价并列为汛期应急处理“潍坊模式”并在全省示范推广,实现了科研成果和产业化运营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项目已成功在省内外多个地区推广应用,完成中科生物发酵废水处理、高密市小辛河溢流口印染废水整治、潍坊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寿光市污水快速净化应急处置、虞河化肥沟水质提升及河道生态恢复等30余个污水处理项目,处理水量2000余万立方米,为应用单位带来经济效益2840余万元,荣获2023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成果有效解决了潍坊市城乡污水溢流、河湖和景观黑臭水体等不同类型的水污染问题,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改善了城市地表水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为降雨强度大、洪涝形成快的汛期提供了应急治理模式,有效保障了汛期河流水质安全,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针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污泥资源化技术开发、新材料研发等相关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和紧迫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为实施‘青山绿水攻坚战、蓝天白云保卫战’作出积极贡献。”王元芳表示。(文:庄梦琦 李娟 编辑:庄梦琦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7本网讯 6月14日至16日,学校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主办的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潍坊圣基大酒店举办。学校副校长苗金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府督学路荣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培峰出席开班典礼。开班典礼上,苗金春简要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他表示,期待与大家共绘山东省特殊教育的美好蓝图,携手并肩,迈向山东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自由翱翔,绽放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芒。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达标3年计划(2023-2025)》解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管理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数十位专家、学者、校长倾囊相授,传授智慧和经验,共同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之道,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营造更加温馨、专业和全面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全省特教界专家、学者、校长、教师200余人参加会议。(文:刘作荣 编辑:庄梦琦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7本网讯 6月16日,潍坊学院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立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晓静出席开幕式。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任立春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代表和全校青年学生致以美好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我校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的团省委、团市委、省市学联以及兄弟高校表示衷心感谢。任立春充分肯定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贡献的磅礴青春力量,同时也肯定了学生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他强调,学生会和全校青年学生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思想引领的政治性、时代感、青年味;要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贡献度、影响力;要抓实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学生组织的新作风、新面貌、新形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开幕式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张杉代表兄弟高校致辞,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王浩宣读贺信。全体会议上,潍坊学院第22届学生会代表马明凯向大会作《践行服务宗旨勇担时代使命奋力书写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的工作报告,陈思竹作第七次学代会提案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代会常任代表、第23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审议通过了《关于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的决议》。会议期间,各代表团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并围绕学风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闭幕会后,任立春出席潍坊学院第23届学生会主席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他勉励新一届常任代表、新一届主席团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成为引领广大同学实干担当的模范先锋;要心系广大同学,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学子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要勇于改革创新,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他要求,广大团员青年要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上下功夫,在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大会。(文:韩金伶 编辑:郭然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7本网讯 近日,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王昕老师的《健身踢踏舞》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推介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9号)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教育部启动了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和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推介工作,旨在加强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域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持续推动社区学习中心内涵建设,建立优质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的社区辐射,为居民提供智能灵活、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日前,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综合把关、网站公示等环节,教育部确定了100项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300门社区教育品牌课程予以推介,相关材料将在社区终身学习网站、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上展示和共享。据悉,2023年王昕老师的《健身踢踏舞基础教学》课程已成功入选山东省教育厅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本次荣获教育部推介实现了我校社区教育课程在国家级课程上新的突破。(文:王昕 魏浩宇 编辑:王慧婷 编审:王珍)
发布时间:2024-06-17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