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月7日,学校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党委书记徐梅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全校上下要深刻领会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改革创新凝聚发展活力,奋力打好革新突破发展硬仗,全面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质效,为山东建设教育强省、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贡献“潍院力量”。 会议强调,要聚焦“十大重点改革任务”,深入落实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等发展战略,系统分析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路径,找准工作突破口和落脚点。要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坚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持续细化新年度工作整体规划,迅速从春节假期中收心归位,以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研判形势任务,系统理清工作思路,逐项细化工作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升改革创新能力,用好改革创新方法,真正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 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文:桑国粹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2-07本网讯 2月6日,山东省教育厅“战线联播”栏目对学校加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科教产融合创新,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予以报道。 潍坊学院:加强创新“四轮驱动”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潍坊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对接科技强国、科技强省建设需求,加强创新“四轮驱动”,着力提升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加强制度创新,营造科研工作“新生态”一是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修订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业绩评价、创新团队、成果转移转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内设科研平台、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研诚信等规章制度20余项,引导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推动科研工作放权赋能、提质增效,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二是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鼓励跨学科合作,细化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平台分类,贯通等级认定,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提升科研治理能力。通过与学校财务系统的线上对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交互,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减少信息误差,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升科研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推动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科研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二、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研成果“新高地”一是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启动学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科技创新,着力培育重大原创性成果,建设科研成果“新高地”。近五年,完成理论成果3600余项,其中,SCI、SSCI、EI等国际检索收录论文970余篇,8篇论文入选ESI工程领域高被引论文,A类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200部,碳中和技术、CO2催化转化技术高水平论文连续发表,培育产出280余项高价值专利。二是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作用,成立教育发展研究院、岳镇海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获批RCEP研究中心、城市外交研究院、和平学研究院等3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建强科研创新团队。发挥团队集聚效应,围绕地方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建设光电信息技术、区域创新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智能控制等20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承办“山东科学大讲堂—量子通信技术新进展”“泰山科技论坛—21世纪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等大型学术会议50余场次。三、加强组织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创新科研组织范式。学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创新科研组织范式,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围绕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等目标,集聚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构建有组织、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组织模式,努力创大平台、建大团队、立大项目、出大成果,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新质生产力。二是强化科研平台创新驱动。学校谋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科研平台,深化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兄弟院校共建共享,建有山东省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物联与大数据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智慧农业装备技术服务黄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等28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潍坊市基因调控研究与多组学分析重点实验室等34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三是精准发力提高科研水平。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艺术基金项目等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他各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0项,潍坊市科学技术奖等市级奖项200余项。四、加强科教产融合创新,开辟服务地方“新路径”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横向课题成果显著。学校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人才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主动承担行业领域重大研究任务,推进校企协同赋能。近五年,学校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600余项,合同经费超7.9亿元,到账经费超6.4亿元,通过横向项目服务企事业单位960余家,主持和参与教师占比分别达40%、70%,承办山东省高校横向课题高质量发展推进活动并作典型发言。二是服务地方产业集群,实现技术突破。学校主动服务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海洋化工等地方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一批关键性、“卡脖子”技术突破,高性能分子筛材料项目突破国外产品垄断,智慧生态农场建设和农产品溯源项目在安丘市形成示范,油田用系列高压柱塞泵设计开发项目突破采油设备关键部件研发瓶颈,鲑鳟鱼养殖系列技术被潍坊市列入千亿级重点项目且全面产业化推广。三是建设融合创新中心,构建研发新模式。建设“潍坊学院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学校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共建技术研发机构17家,吸引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近亿元,在形成科研经费来源稳定蓄水池的同时,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引企入校、人才共享、联动研发”的融合创新科研模式。(文:肖玉芳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2-07寒假的校园里少了平日的喧嚣,却多了专注与坚守。当大多数师生开启寒假模式时,潍院的科研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岗位,用热情诠释着科研人的执着追求。他们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追求科学真理、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在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付曦博士正和其他同事开展关于TC4钛合金超高周疲劳断裂失效机理的研究工作,前期已经完成不同加载环境下的钛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测试,他们利用假期时间对试验试件进行断口分析,确定材料的裂纹萌生源、初始微裂纹扩展的形成机制以及微观组织内部失效的作用机理,为后期分析钛合金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的竞争机制奠定基础。付曦表示,这些研究不仅能为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的安全寿命设计提供基础参考依据,而且可以对叶片的剩余寿命预测和失效预防提供理论指导。现代农学院果园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寒假里,为深入探究果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现代农学院果园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针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展开系统性研究。该团队聚焦于根际碳循环的微观调控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分析等前沿技术,结合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精准解析微生物群落在碳固定、分解与转化中的关键作用。团队负责人王芬博士介绍,该成果有望应用于果园精准施肥、土壤改良及碳汇能力提升,助力“双碳”目标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生物与海洋学院家蚕免疫系统防御机制研究创新团队生物与海洋学院王国宝博士带领的“家蚕免疫系统防御机制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假期时间全力推进科研工作。团队成员集中开展家蚕解剖与组织样本采集工作,精准提取不同组织样本,为后续实验储备关键生物材料。该材料将为解析家蚕先天免疫应答机制、抗病基因功能等研究奠定研究基础。面对严寒天气与高强度实验任务,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严格把控样本质量,为后续获取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保障。生物与海洋学院渔业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团队 在生物与海洋学院,席丹博士正在解剖鱼类耳石,与团队成员讨论荧光染料茜素红S在许氏平鲉耳石等硬组织上的标记效果,以及在幼鱼体内代谢动力学特征。这是该团队2023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该项目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目前正在数据分析阶段。寒假期间,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会议讨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许氏平鲉幼鱼的养殖基地选定、行为学实验的具体设计方案等内容,为新学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前期准备。土木与交通学院深时古气候与精细环境演变创新团队在土木与交通学院,为做好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野火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紊乱效应研究,闫志明博士及其团队成员正在讨论即将开展的煤及煤系地层中岩石学、古植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方案。该项目旨在将煤层以及煤系有机质作为地质信息载体,探索地球历史中特殊生物大事件背景下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深入解析生物界剧变的原因与精细环境演变过程,进而为评估当今地球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数据基础。计算机工程学院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创新团队为研究面向真实环境的海量多媒体数据检索模型,假期里,计算机工程学院秦琦冰博士带领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创新团队针对域适应的哈希学习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语义一致性惩罚的跨模态哈希模型,相关成果分别发布在多媒体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MM和人工智能权威期刊Neurocomputing上。虽值寒冬,但潍院的科研工作者们探索求真的热情愈加高涨。他们坚守岗位,分秒必争,全力冲刺突破性成果。在逐梦的征程上,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他们的身影,已然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文/图:蔡月梅 编辑:李玉强 审核:李庆军)
发布时间:2025-02-07本网讯 2月7日,学校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研究落实措施,党委书记徐梅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两个维护”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会议强调,要紧盯关键领域,把握重点环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纠治师生反映强烈的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要完善监督体系,强化贯通联动监督,加强重点领域腐败防治,把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文:桑国粹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2-07本网讯 2月2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高文永来校考察交流。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会见客人。 李英德对高文永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在农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学校积极发展新农科,优化涉农专业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共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方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高文永对学校在涉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介绍了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在农业干部培训、农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职能与经验,表达了在资源共享、合作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双方就农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建设发展以及涉农培训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学校现代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中心)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贺志波/王慧婷 编辑:王慧婷 审核:韩建栋)
发布时间:2025-02-03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温馨时刻,也是传递爱心与温暖的美好契机。新春来临之际,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车站、前往社区、贴近群众、提供服务,助春运、送水饺、写福字、送祝福……将志愿精神融入“暖冬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春运暖流 志愿护航现代农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志愿者分别来到潍坊站、潍坊北站、青州站等车站为返乡旅客提供咨询引导、票务协助、行李搬运等贴心服务,用心用情为旅客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新春饺韵 情暖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圆梦教育社会实践服务队、北海国际学院联合潍坊市奎文区消防救援大队分别赴临沂市莒南县磐龙湖社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开展“饺香意浓,情暖人心”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擀皮到包馅,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志愿者们对社区居民的深情厚谊。他们将饺子分装后送到社区独居老人的家中,并送上新春福字,带去新春祝福。墨染新春 福泽万家春节期间,写福字、贴春联是家家户户迎新年的重要习俗。经济管理学院红星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之城,更好潍坊”2025新春暖心惠民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困难户及困难党员送去了节日的关怀与温暖。在泰安市潮泉镇,歌尔科技产业学院“绘美乡村”社会实践队积极参与“庆新春·五福临门过大年”惠民活动,与书法家们一起为村民们写福字、对春联、送祝福。情暖西部 瑞彩新程临近春节,美术学院师生为在岗的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韩越、杨恬、秦畅同学送去新春的温暖与祝福,让志愿者们深深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怀与温暖。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东西协作”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喀什噶尔老城景区、喀什第二中学面向游客们、学生们讲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禁毒同行 守护安宁美术学院2024级环境设计2班姜皓文、张雅淇同学联合青州市火车站工作人员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主题禁毒宣传活动。活动期间,两位同学在火车站广场、候车大厅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通过摆放禁毒知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向过往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普及禁毒知识,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饮料等,避免陷入毒品陷阱,让禁毒意识深入人心。(文:郝建 编辑:桑国粹 审核:江浩浩)
发布时间:2025-02-03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