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日,学校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部署新学期教学工作。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就本学期重点推进工作进行了安排。王成端要求,全体教学管理者要强化核心意识,巩固教学中心地位,通过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夯实教学质量,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为抓手,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内涵式发展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学院要主动应对师范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变化,完善申报材料,保障认证顺利推进,同时深度打磨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加强教研项目申报、结题管理,推动成果应用;要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高水平AI课程、教材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构建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为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平稳推进。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图:陈少纯/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审核:侯金奎)
发布时间:2025-09-03本网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立项经费219万元。其中,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司会晨老师获批青年项目1项;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姜在勇老师获批面上项目1项,袁之敏老师、王玉老师获批青年项目2项;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敖冬威老师获批面上项目1项,张秀梅老师获批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推动学科发展、培养科研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将以此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更多教师投身科研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文:蔡月梅 编辑:李玉强 审核:李庆军)
发布时间:2025-09-02本网讯 为扎实推进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切实维护教学运行秩序,强化教学管理规范,9月1日,学校组织开展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学校领导带领10个检查组分赴主校区与安顺校区同步开展检查工作。各检查组通过实地巡查教学场所、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教学单位汇报、查阅教学资料等方式,重点围绕师生到岗到课情况、教学设施运行状态、实验室安全保障、新学期教学计划落实以及各单位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对各学院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场调研并详细记录。检查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与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同上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从检查反馈来看,新学期首日全校教学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各教学单位开学准备充分,教学安排科学合理,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教学设施运转正常;教师备课充分、授课精神饱满,学生出勤率高、课堂参与积极,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公共区域环境整洁,教学楼宇标识清晰,服务保障措施到位,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新学期开学工作检查是学校开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开学前,各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协同联动,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核对、课表编排优化、教材配送发放、教学设备调试及安全隐患排查等系列准备工作,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平稳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将持续加强教学督导,确保各项教学任务高质量落实,持续深化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文/图:陈少纯/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审核:侯金奎)
发布时间:2025-09-01本网讯 8月27日至29日,学校举办2025年暑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式上,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会议并作干部培训动员讲话。学校全体党委班子成员出席培训班。来逢波以《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为题作报告。报告从8个维度深入剖析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展望与部署。在总结暑期工作进展情况时,来逢波充分肯定了学生公寓更新改造、新校区建设、学科建设、常规工作等推进情况,并针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发展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资源等关键指标进度进行同比分析。来逢波强调,当前干部层面在理念转型、主动学习、部门协同、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业务层面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国际交流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中,要善于观大势、勇于谋全局、敢于破难题,持续推进动力变革、模式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树立须臾不放缓前进步伐的紧迫感和须臾不忘初心使命的责任感,坚决打赢学校三大攻坚战。王守全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当下经济形势呈现复杂多变又充满机遇的态势,国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参训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领会此次学习培训重要意义,突出政治理论学、聚焦重点工作学、紧跟使命任务学、聚力科技创新学、紧盯问题短板学;要把开学工作会议和学习培训当作新的起点,以巡视整改为抓手,坚持把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各单位的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动力,把落实党委部署作为检验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标尺,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更加旺盛的工作干劲,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培训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分组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间,邀请4位校内外专家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工智能应用”等内容作专题辅导。此外,培训还安排分组交流研讨环节,全体处级干部、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围绕培训体会和新学期工作筹划展开热烈讨论,校领导参加各组交流研讨。全体处级干部,管理、教辅部门正科级干部,二级学院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参加培训。(文/图:李超/张蒙蒙 李玉强 编辑:李玉强 审核:周立平)
发布时间:2025-08-30本网讯 近日,学校美术学院教师杨德永的学术成果登上国家级权威媒体《光明日报》,其研究观点在“昆仑石刻”学术争鸣中引发广泛关注,展现了学校教师在金石学、考古学领域的研究实力。8月1日,《光明日报》第8版“学术争鸣”栏目刊发杨德永的学术文章《“昆仑石刻”年代新证——兼论“廿六”“卅七”释读之争》。文章聚焦今年6月青海新发现的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刻石”这一考古热点,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教授提出的“廿六年”断代结论展开学术商榷。文章立足秦简篆书风格、秦代军政背景双重维度,系统论证“卅七年”断代说的合理性;同时结合蒙恬西征史实,指出秦朝势力已深入河源地区是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重要前提。通过细致辨析石刻篆法特征与刻痕细节,进一步夯实了“卅七”释读的可信度,并对遣使行动的历史时机作出深度解读,为该考古热点提供了全新研究视角。8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推出“昆仑石刻”学术争鸣总结性报道《这个夏天,这块石头,这场争鸣——“昆仑石刻”学术争鸣阶段性回眸》,文中专门引述杨德永的学术观点。他认为:“石刻之争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事件,在于它创造了历史阐释的公共场域,当千万普通人以考古眼光审视历史时,学术传播和讨论的状态,与以往相比有了巨大改变。”长期以来,杨德永扎根潍坊金石学文化沃土,传承乡贤陈介祺先生的金石研究精神,依托学校人文社科学术平台潜心钻研,撰写数十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推文,持续推动金石学与考古学科的跨界交流。此次研究成果获《光明日报》聚焦,既是对其个人跨学科研究能力的认可,也为学校金石考古相关研究方向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文:王梦琪 编辑:庄梦琦 审核:边洪燕)
发布时间:2025-08-30蝉鸣织夏,暑气蒸腾。为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我校投入专项资金,于7 月 12 日至 8 月 26 日开展了“学生居住条件提质工程”,推动学生宿舍从“休憩生活场”升级为“滋养成长的育人场”。统筹调度,聚合力筑牢进度防线为保障改造项目“保质、保量、按期”落地,学校组建 9个工作专班、1个综合协调组及 4个项目包靠小组,90余名工作人员全程驻场推进;工程指挥部累计召开工作会议5 次,各专班同步召开协调会议 16 次。本次改造覆盖12个大类项目,涉及14栋公寓楼、3653 间宿舍,总建筑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12家参建企业协同作业。核心改造内容涵盖两大板块:公寓设施升级方面,同步推进独立卫生间改造、楼顶防水翻新、墙面粉刷焕新、阳台封装、供暖供水系统更新、直饮水管网铺设、供电线路改造及安防设施升级;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完成变压器增容、公寓周边室外管网改造及路面翻新,从“里子”到“面子”全面提质。温情赋能,筑阵地延伸育人链条改造过程中,学校始终锚定“育人”核心,1号、2号公寓完成全方位提质,5号、6号、11号、12号公寓重点建成“学业加油站”,配套明亮自习区与温馨导师咨询室,学生功能室、自习室通过空调系统优化实现“清凉升级”,让育人阵地从“生活休憩空间”延伸为“成长赋能营地”。弘德社区全新一站式服务社区同步建成投用,集成思想引领、生活服务、心理咨询、就业创业指导、学业帮扶等多元功能,为学生搭建“不出社区能办事、随时随处可成长” 的多元空间,让“暖心服务”与“育人实效”同频共振。多维谋划,破难点护航改造攻坚弱电桥架加装与线路整治是本次改造的“关键卡点”,直接影响后续监控安装、网络布设、墙面粉刷等工序推进。针对原有弱电线路杂乱、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早在项目立项阶段便组织全面排查梳理,制定“分类拆除+精准恢复”方案,提前扫清施工障碍,确保工序衔接“零卡顿”。学校同步推进多项信息化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智慧教室招标建设,系统完成AI 赋能与算力中心、校园智能体建设、办公软件正版化等项目的招标参数编制;提前启动秋季开学迎新全流程技术保障筹备,主动对接通信运营商,敲定迎新专属通讯服务方案,为新生入学筑牢“技术支撑网”。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参与公寓改造的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处、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始终以“靠前一步谋划、主动担当作为”的作风,顶着 35℃以上的高温坚守岗位。他们用精益求精的责任感、一丝不苟的严谨感,把好每一道质量关、推进每一项施工任务,不仅让宿舍旧貌换新,更以实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生动诠释了“潍院人”的责任与担当。(文/图:李玉强/张蒙蒙 编辑:李玉强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8-30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