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0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是我校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对学校锚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秉持“强工、厚理、兴文、拓农、扶交、育新”的学科建设思路,聚焦学科整合、方向凝练、团队打造、平台建设等重点方面,持续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初步构建起了“雁阵式”的学科布局体系。此次工程学学科成功跻身ESI全球前1%,标志着我校工程学领域已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本期中国上榜高校数为571所,其中新增高校11所,潍坊学院为其中之一。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ESI是基于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近十年发表的SCIE、SSCI论文和被引数据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它是衡量科学研究水平、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文:张百雷 编辑:李玉强 审核:白志强)
发布时间:2025-07-10本网讯 8月5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党委委员、副校长任立春带队深入校内学科竞赛集训现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及社区服务点,看望慰问暑期留校备赛学生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调研指导实践育人工作。在学科竞赛集训现场,来逢波与指导教师、参赛学生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备赛进度、学习生活保障,对师生们不畏酷暑、专注备赛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将持续优化资源保障,全力支持师生冲刺赛事佳绩。同时叮嘱同学们注意防暑降温与安全防护,要求相关部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做好暑期留校师生服务保障工作。备赛师生表示,将以饱满状态攻坚克难,以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潍坊昇君庄园有限公司,来逢波实地考察“生态兴农 绿动未来”实践团队的实验情况,听取团队关于鲜食葡萄数字化种植、精量水肥与精准栽培技术的研究汇报。他对团队深化“校地携手、产学相融”合作模式,将专业理论与农业实践结合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要依托潍坊农业产业集群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以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农业发展。他勉励同学们当好“田间观察者、技术实践者、成果转化者”,将实践中的“土办法”提炼为产业升级“金点子”,以青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活动中,任立春与企业总经理李玉森共同为“潍坊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实践团还介绍了联合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开展跨校合作的情况。任立春一行还前往高新区怡心社区服务中心,看望“廉润初心·清风鸢起”实践服务队,观摩了队员自编自演的“070”法治情景剧,对团队将专业知识与社区服务结合的创新形式表示肯定。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法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韩金伶 编辑:桑国粹 审核:江浩浩)
发布时间:2025-08-06本网讯 8月6日,《科技日报》以《“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潍坊学院瞄准“高精尖”发展特色学科》为题,对我校量子技术团队,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建立全链条研发平台,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潍坊学院瞄准“高精尖”发展特色学科对于山东康达永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戴鹏鹏而言,量子技术“看得见、摸得着”。“精密传感器是我们的产品之一,但此前一直面临着微弱信号放大的难题。”戴鹏鹏说,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的微弱信号放大与检测技术展开研发,实现了强噪声背景下对微弱信号的检测突破,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创新成果应用的最新案例,也是该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在学科竞争中实现突围的一个缩影。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所在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了解他们的创新故事。拥有大规模实验设施记者见到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曹连振时,他带领团队正在攻关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光子多自由度调控的高维光量子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此时,实验已进行到关键时刻。提升量子计算性能、提高量子精密测量精度、增强量子器件效能是团队的三大目标。近年来,基于量子纠缠开展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已广泛涉及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具备颠覆性算力的量子计算以及具有更高精准度和灵敏度的量子精密测量等众多领域。曹连振和同事们正在做的就是将量子纠缠带到产业和生活中。在潍坊学院,依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建立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是山东省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门从事量子信息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近日,记者走进该研究院光量子信息与调控特色实验室(以下简称“光量子实验室”),看见飞秒激光器、符合计数系统、光场调控系统等众多专业设备。这些设备配合众多光学组件,共同构成了实验室里的光量子纠缠实验装置。“在山东高校中,光量子实验室目前拥有着规模最大的光量子纠缠实验与应用设施。”曹连振说。如今,在量子技术研究领域和纠缠光源制备技术与应用方面,潍坊学院量子团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该团队所在的实验室制备出当时世界上亮度最高的三光子纠缠源;此后,他们又制备出高品质四光子—八比特纠缠源。2024年,该实验室制备出六光子—十二比特超纠缠源,并成功实现量子门的隐形传送。建立全链条研发平台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潍坊学院工作的杨阳,对光量子实验室感情深厚。杨阳告诉记者:“这个实验室设立于2006年,是山东最早的光量子纠缠实验室。”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老院长逯怀新,联系到当时刚学成回国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潘建伟的帮助下,潍坊学院的量子技术研究平台逐渐建立起来。曹连振说,在技术层面,光量子实验室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团队的指导方案为依托开展实验,同时,实验室秉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做就做最好”的科研理念,在量子领域内不断取得突破。他举例:2023年,光量子实验室取得了量子远程块对角操作实验的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80%保真度后,该团队没有满足于“国内首次”这一突破,而是自发组成三个攻关小组,分别从光源稳定性、相位补偿精度和探测效率三个维度开展为期6个月的优化实验。团队通过持续参数调试和方案改进,最终将保真度提升至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支年轻的团队,一共30多人。除了我,都是‘90后’。”曹连振说,在一群年轻博士中,1980年出生的曹连振算是元老了。“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曹连振说,他们建立起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研发平台,目标是推动产业化发展。近三年来,该实验室承担各类应用型科研课题11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约3500万元。与此同时,实验室已推动18项科技成果应用于精密检测、大数据处理、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成果转化额达到210万元。(文:王延斌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5-08-06夏日炎炎,热情不减。当校园进入暑期模式时,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生们步履不停,在红色热土上感悟信仰力量,于产业一线激活数据价值,以匠心雕琢教学技能,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师生同心,将假期化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精进专业、赋能发展、传承精神的黄金期,以实干与创新诠释责任与担当。匠心磨砺育良师 千锤百炼绽芳华暑假里,李国慧、郭霞两位老师带领5名参赛选手积极备战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面对赛制改革,从教学设计的精雕细琢、板书的规范美观,到课堂互动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精准表达,两位教师手把手指导,逐一点评。郭霞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教学“三维训练体系”,即对着陌生学生试讲锻炼心理素质,对照授课录像矫正教态,对标往届优秀选手录像抓好提升,不断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现场教学控场水平。“每一堂课都是育人育心的战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学生的未来。”李国慧表示,“从业技能大赛是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更是锤炼教学真功夫的宝贵机会。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参赛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两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技能也得到了新的提升。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刘文琪、田雨洁获高中组二等奖,陈丽雯获初中组二等奖,有梦瑶、闫苒获初中组三等奖。足迹丈量奋进路 数智焕新助振兴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院“1+1”志愿服务队赴青州市上张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原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上张村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队员们探访红色遗址、清扫无名英雄纪念碑馆、采访老党员、记录口述史,感悟抗战精神。为激活红色资源,队员们发挥数学与数字技术优势,运用AIGC技术打造“上张数字云展厅”,实现革命旧址云端再现;“码上听”音频解说、红色动画及“红色上张”系列音像制品,结合数据建模推动农旅融合,助力村民增收。同时,搭建“数智助农小屋”,为老人提供证件照拍摄、健康档案等服务;开设AI互动课堂,激发山区儿童科学兴趣。本次实践以数学智慧与数字技术(AIGC)为主要抓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让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汲取了精神力量,更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数智赋能产业行 算法助力焕新颜青年教师朱志远、张明玉、宋志鹏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人工智能+”基层调研,为参赛项目寻找真实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撑。在青州,朱志远老师带领“稳扎稳打”团队走进山楂制品企业,运用统计方法与多模态AI技术,对山楂制品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涵盖品质、认知与改进方向的“数字画像”,助力传统产业科学“破圈”。在潍坊亚东冶金有限公司,师生们调研生产流程、能耗分析与质量控制,收集关键数据。在安丘市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学生们了解农业痛点与智能化需求,记录大量一手资料。此次调研让学生真正“触摸行业脉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项目注入现实价值。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建模,师生们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坊间聚力搭金桥 思维碰撞启新程聚焦教学能力提升、教科研项目和成果奖申报,学院青年教师工作坊组织了系列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资深教授与青年教师围绕教学难点破解、课程思政融入、智慧教学开展、科研选题与申报书撰写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坊内气氛热烈,思维碰撞的火花不断闪现,青年教师们在集体智慧中汲取养分,在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学院高度重视暑期各项工作,鼓励师生“充电”提升、实践创新,还有多支师生团队奋战在科研项目攻关、学科竞赛备战、社会服务实践一线。他们或奔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精神洗礼,或深入企业田间开展调研实践,或潜心工作坊打磨创新项目,或跨境访学汲取前沿成果,或三尺讲台前精研教学技能,或在社区乡村提供服务。从红色沃土到产业一线,从三尺讲台到科研案头,从学术会议到校企洽谈,数学院师生们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学院内涵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积蓄着澎湃动能。(文/图:宋志鹏/宗鑫彤 编辑:桑国粹 审核:康晓俊)
发布时间:2025-08-03本网讯 近日,我校收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函件,批准我校自2025年起参加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简称“青骨项目”)实施工作。这标志着我校拥有了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研修项目的校内自主评审权,为我校教职工出国深造开辟了新的渠道。青骨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一项资助计划,旨在支持中国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海外留学和学术研究。青骨项目经费由留学基金委与合作高校按照1:1比例共同资助,选派类别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访问学者的资助期限为3至12个月,博士后的资助期限为6至24个月。下一步,我校将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文:柳皓月 编辑:李玉强 审核:赵鹏俊)
发布时间:2025-07-31本网讯 7月28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带队深入暑期学生公寓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党委委员、副校长苗金春参加活动。在项目施工现场,来逢波实地查看了工程进展情况,详细询问了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质量把控、进度安排等具体工作,重点对施工材料质量、工程工艺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检查,并就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现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来逢波对项目施工以来的整体进展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学生公寓改造提升工程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他要求,各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防暑降温、防汛防涝等季节性防护措施;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经得起检验;要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克服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此次暑期学生公寓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涉及多栋学生公寓的卫生间、洗浴间、公共区域等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显著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学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资产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处,安全保卫处,网络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及工程包靠组成员参加活动。(文/图:李永顺/张蒙蒙 编辑:桑国粹 审核:王海梅)
发布时间:2025-07-29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