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公布了第三届“美好山东”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张爽、学生张梦真的作品《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从众多新闻媒体报送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作品《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以山东省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和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与复杂系统团队为受访对象,通过对大数据智能采摘、数据终端调节自动灌溉等技术的展示,表达数据赋能、科技助农的美好愿景,同时展现自信有为,敢闯敢干的“中国形象”。该比赛是省广电局于今年9月组织开展。比赛共收到全省190余家参赛单位及个人报送的1824件作品,经申报材料完整性、合规性初审,确定符合报送要求的作品共1771件。 经专家评选,252部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50部,二等奖80部,三等奖122部。根据各单位报送作品数量和组织工作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单位20家。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短视频宣传在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的影响力,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利用短视频创作宣传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效。此次大赛获奖既是获奖选手创意素养的体现,也是学校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文:李玉强 编辑:李玉强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12-19本网讯 12月8日,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推荐的“高深‘膜’策,润农万家—基于北斗导航与机器视觉的地膜铺设装置”项目,获国赛三等奖。该项目以电工电子技术与机械设计技术为基础,运用STM32单片机,通过OpenMV4星瞳视觉识别模块完成自动巡航的创新性借助,特制自适应覆膜辊确定地膜与地垄接触平整,利用气动手指对地膜导向,使得地膜不会被外界因素影响,实现农机小型化,机械化。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校学生竞赛榜单赛事,在省赛环节,我校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潍坊学院获省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陈红梅、李衍军两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文:韩桂红 编辑:张丹琳 审核:江浩浩)
发布时间:2024-12-19本网讯 12月17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志秀,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卫国一行来校考察交流。学校党委书记徐梅,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出席座谈会。徐梅代表学校对高志秀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概况、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未来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主要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她希望,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产出一批高质量合作成果,携手并进,为山东省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高志秀从历史沿革、学校概况、办学特色、社会服务和全员育人等方面介绍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双方学校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桑国粹/张蒙蒙 编辑:张丹琳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12-18本网讯 12月16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4年专项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通报》(鲁教财函〔2024〕95号),学校荣获“2024年专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突出学校”称号。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24年专项内部审计成果展上,现场各高校及专家对参展高校专项审计组织流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学校有关部门参与情况、内审部门作用发挥、审计材料整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活动共有130余所高校参与展示,评选出成效突出的15所本科高校、17所高职院校予以通报表彰。学校“学生权益保障政策落实”“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经济事项退出机制的建立与落实”两个专项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开展,对于学校规范管理、完善内控、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认可。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文:张文娟 编辑:庄梦琦 审核:刘维利)
发布时间:2024-12-18本网讯 近日,学校和平学研究院院长张学祥应邀接受《走向世界》周刊专访。在专访中,张学祥介绍了学校和平学研究院创建的背景、研究方向及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力推动和平学研究深入开展,持续向世界展示潍坊和平城市良好形象,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贡献潍院智慧和力量。目前,和平学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社科规划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批欧亚基金会项目资助、潍坊市“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及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同时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充分彰显出研究院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实力与重要地位。张学祥特别提到,和平学研究院精心打造的潍县集中营多语种史料库,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平学研究院通过和平学这一跨学科、全球性议题,已经并将持续在解决全球和平与冲突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分析气候移民和冲突、预防数字暴力和网络霸凌,以及培养青少年的和平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接下来,和平学研究院将继续通过教育和研究,不断提升社会对和平的认知与支持,加强跨文化对话,定期举办跨文化论坛与和平工作坊,聚力打造促进不同文化和国家间交流与理解的国际化平台。《走向世界》杂志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双语种(中、英文)全彩印对外传播期刊,发行至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杂志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旅游、生活等领域,追求可读性和可视性,符合海外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是山东省对外传播的主流媒体。(文/图:高萍/李玉强 编辑:李玉强 审核:王海梅)
发布时间:2024-12-17本网讯 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躬行乡村 赋能振兴”专栏,以《潍坊学院为农户提供数字化种植服务——作物在田间 管理在“云端”》为题,对学校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技术团队长年蹲守田间,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文: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12-17本网讯 12月13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受邀出席北京中澳教育论坛——南十字星大学合作交流会,并作为签约代表在现场发表讲话。此次论坛聚焦中澳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校、单位的学者和代表参与。来逢波介绍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人才科技以及近年来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他表示,中澳教育交流合作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双方高校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借鉴与提升,更为两国师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潍坊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多元化,此次论坛为学校与澳大利亚高校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机遇。签约仪式上,来逢波代表学校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澳大利亚国际商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联合科研、课程共建共享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启中澳教育合作新篇章。签约仪式前,主办方专门为学校安排单独会谈和交流环节,双方就拟开展合作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达成多个合作意向。(文/图:陈思雨 编辑:庄梦琦 审核:陈思雨)
发布时间:2024-12-16本网讯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评选结果揭晓,学校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申报的“硼氢化钠还原烯烃创新工艺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硼氢化钠还原烯烃创新工艺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项目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硼氢化钠还原烯烃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这一创新工艺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新型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定、批准设立的全国技术市场的最高奖项,是科技界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补充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在技术市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转化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文:李考学 韩靖雯 编辑:王慧婷 审核:徐加金)
发布时间:2024-12-16本网讯 12月15日,交通运输高等研究院学术共同体虚拟党支部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正式成立。该支部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教授团队发起,联合山东交通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同推进。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史志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副处长吴培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13所高校的交通运输科研团队负责同志、首席专家及各团队核心骨干人员参加会议。史志远表示,学术共同体虚拟党支部的成立,是我省高校科研团队跨学校、跨地域构建合作交流平台的率先尝试,是党建与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将为我省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和合作范式。他希望,以此为基础尽快推进交通运输高等研究院的落地建设,统筹我省高校交通学科既有基础,系统融入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交通运输学科优势资源,构建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产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吴培斌表示,当前山东省全面实施交通强省战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运输高等研究院学术共同体虚拟党支部的成立,是交通运输行业科技交叉创新的一次积极尝试和探索,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将全力支持虚拟党支部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推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对接合作,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转化应用。来逢波在总结时表示,虚拟党支部的设置是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尝试,打破传统空间限制,将分散在多个地域、多所高校的交通运输学科高水平专家学者凝聚起来,通过多平台实现跨区域的学术组织生活,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各方科研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更大科研合力,对提升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交通运输高等研究院学术共同体本着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继续统筹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力量,将研究院打造成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阵地。会上,各高校科研团队负责同志、首席专家围绕交通运输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发展、运行机制、科研方向、组织架构、人才团队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文: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12-15本网讯 12月14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涉外法治建设”研讨会在学校召开。学校党委书记徐梅,潍坊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建出席并致辞。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英德主持会议。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苗金春,潍坊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强出席会议。会议邀请山东省司法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朱晓峰,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张晏瑲作主旨报告。徐梅代表学校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关于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扎实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持续构建以法学院为主体的多层多元法治育人体系,积极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和潍坊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现实需要,着力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她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索多元化法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一步改进提升高校法学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步。郝建表示,近年来,潍坊市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布局、企业发展特色以及海外投资需求,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优化涉外法治营商环境,大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取得了积极成效。潍坊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合作,为“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和“引进来”的境外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主旨报告环节,朱晓峰作了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报告。张晏瑲作了题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报告。苗金春、张志强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潍坊市法学会副会长夏寿岩,潍坊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殷玉萍共同为“现代律师发展学院”揭牌。与会领导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涉外法治建设”理论研讨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奖。省内外高校学术界专家、学者代表,各法治工作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界代表120余人参会。 (文:张予甯 编辑:庄梦琦 审核:王秀慧)
发布时间:2024-12-15本网讯 12月12日,学校召开第四届党委第一轮校内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本轮巡察工作情况汇报。党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梅出席会议并讲话,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巡察组组长、巡察办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守全主持。常规巡察组和意识形态专项工作组负责同志,围绕6个党组织巡察工作总体情况,聚焦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等方面作了汇报。徐梅在讲话中对本轮巡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点人点事,并就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提出意见建议。一是坚持对标对表,不断增强做好巡察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政治引领,做好结合文章,充分认识抓好巡察工作是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动巡察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本轮发现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关注度高,相关部门要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对照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台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三是强化成果运用,扎实推动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要持续推动巡察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敢于动真碰硬,实现巡察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发挥政治巡察的“利剑”作用;要始终坚持巡察整改工作要求,加强对整改的跟踪问效,注重常态长效,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回潮;要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着力完善整改长效机制,切实把巡察监督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王守全在主持会议时要求,要迅速传达,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针对点出的具体问题,巡察组要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反馈给被巡察党组织;要对巡察前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再分解、再细化、再归类,持续丰富完善巡察情况综合汇报;要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巡察反馈整改工作,加强审核把关,保证本轮巡察工作取得实效。(文/图:郭泰山/张蒙蒙 编辑:张丹琳 审核:戴敏)
发布时间:2024-12-15本网讯 12月13日,烟台南山学院常务副校长冯滨鲁一行来校考察交流。学校党委书记徐梅,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成端、李英德、苗金春、任立春,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出席座谈会。徐梅代表学校对冯滨鲁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概况、未来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主要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她希望,双方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产出一批高质量合作成果,携手并进,为山东省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冯滨鲁从历史沿革、学校概况、办学特色和全员育人等方面介绍了烟台南山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合作。座谈会后,双方职能部门进行对口分组交流。期间,冯滨鲁一行参观了潍坊文化名人馆、文博馆、校史馆、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工程实训中心。两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段继成/张蒙蒙 编辑:庄梦琦 审核:赵风雷)
发布时间:2024-12-14本网讯 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7频道《共富经》栏目以《生姜增收的秘密》为主题,对我校生物与海洋学院赵月玲教授团队与企业合作攻关生姜组培脱毒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报道。生姜是山东省安丘市具有支撑性的重要经济作物,随着出口绿色壁垒的频频出现,生姜种植技术亟需迭代升级。2023年由企业投资200万元,赵月玲团队利用自身科研优势,通过生姜组培脱毒技术,研发脱毒苗,将种苗中的病毒、病菌及虫卵脱除,并配套了数字化组培育苗技术,实现了生姜的增产提质和省工栽培。赵月玲团队还协助当地企业进行数字化种植改造,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金”。过去六年,生物与海洋学院这支超百名师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将实验室搬到田埂,研发了生姜数字化组培扩繁技术,建立了平顶姜等4个品种的脱毒体系,解决了生姜种质安全问题,为当地生姜特色作物转型提供坚实技术后盾。累计助农增收3000万元,企业增效5000万元。(文:戴玉镯 编辑:王慧婷 审核:黄本玉)
发布时间:2024-12-13本网讯 12月6日至9日,2024年语文教育微格教学论坛暨第十三届高校语文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在吉林省北华大学举行,学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选派的6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突出,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展示活动中,文史学院钟希高教授应邀主持了学术沙龙教学设计案例研讨,对本次大赛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测试进行了点评,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深厚学养和学校师范教育的特色。近年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9月初,接到大赛通知后,文史学院组织相关老师召开大赛专题部署会,研究制定备赛方案。经过层层选拔,确定了6位参赛学生。在钟希高、尹海燕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6位参赛选手积极投入备赛,他们努力克服在外实习支教的困难,充分利用周末返回学校的时间,磨课、与指导老师进行商讨、修改、完善课件,全真模拟训练,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比赛分为教学设计、说教学设计思路、现场授课及答辩等四个环节。比赛中,参赛学生冷静沉着应对、不畏强手,彰显了文史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过硬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组委会的一致好评。据悉,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81所高校的5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文/图:尹海燕 高畅/钟希高 尹海燕 冯娜 编辑:张丹琳 审核:张芳芳)
发布时间:2024-12-13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