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0日,学校党委书记徐梅,校长来逢波,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副校长王成端、李英德、苗金春、赵卫红、任立春,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武玉杰,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一行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调研。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党委书记张淑娣热情接待了徐梅一行并陪同调研,副校长张文丛、张华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长宝,校长助理钱宏亮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调研期间,徐梅一行先后参观了校史博物馆、竹贤书院、创新创业园和对海探测技术博物馆,详细了解哈工大和威海校区的创建及发展历史,实地考察“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和教育模式,听取了校区科研团队、方向及成果转化情况的介绍,了解对海探测技术发展史及校区立体化对海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张淑娣表示,潍坊学院是省内有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年来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了大批人才,多项成果服务地方企业。威海校区坚持立足山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近年来与潍坊市多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两校在学科设置和优势特色研究方向上有很多共同点,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徐梅对哈工大的光荣历史和为党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威海校区扎根齐鲁办学近40年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她希望能与威海校区进一步深化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共同为山东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文/图:张玉芹 王慧婷 编辑:王慧婷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07-21本网讯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积极讨论,反响热烈,迅速掀起了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民革支部主委魏丽华: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制定了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做好结合文章,在丰富人文学科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还要紧跟时代汲取思想力量,更要勇于实践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民盟支部委员、外国语学院博士徐琛: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参政党的一员,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民建支部主委、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魏先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国之大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是“校之重者”;结合会员具体情况,融合个人优势和支部特色是“己之能者”的典型应用。面对复杂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继续把学校改革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向前进。这也要求我们民建人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特色,双岗奋斗,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民进支部主委、文史学院教授韩继磊: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全面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具有的深远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力量。致公党支部主委、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建平:会议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将结合会议精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课题研究,力求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农工党支部副主委、合作发展处正科级秘书毛凌云: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全面践行,体现了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斗争精神,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将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领域更广、内容更丰富、成效更突出,为建设更好潍坊,落实“走在前、挑大梁”总要求作出积极贡献。九三学社支社主委、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邢栋: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应该学什么”的价值维度、“学生想知道什么”的对象维度,打造专业“金课”,使青年大学生求知途上敢打敢拼、探索路上一往无前。无党派人士、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涛:面对新要求,应更加关注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无党派人士的高校教师,我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过程,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潍坊学院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外国语学院讲师田志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学术水平,要做全会精神的传播者,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潍”有奋斗,“坊”有未来,要关注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潍坊学院和更好潍坊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文:李正仁 编辑:张丹琳 审核:郭建伟)
发布时间:2024-07-21本网讯 7月19日,学校与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举行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学校党委书记徐梅,环翠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晓东致辞,校长来逢波,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副校长李英德,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环翠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魏守磊,区政府副区长王永钊等出席活动。徐梅在致辞中表示,环翠区是革命老根据地,滨海而建、风景优美,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两次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改善人类居住最佳范例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近年来,环翠区持续经略海洋、逐梦深蓝,以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为依托,全力建设海洋强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表示,本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必将为学校深度服务地方开拓新的空间,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于晓东向学校长期以来对环翠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环翠区近年来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深度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将对环翠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他表示,环翠区坚定支持潍坊学院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希望校地双方同向发力、双向赋能,推动校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签约仪式上,李英德与魏守磊代表校地双方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创新创业活动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学校文史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与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银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同志签约。期间,徐梅一行到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爱华海(威海)图文影像有限公司、威海银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科研处、合作发展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文史学院负责同志,环翠区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区发改局、教体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海洋发展局、商务局、文旅局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里口山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银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文/图:韩自俊/王慧婷 编辑:李玉强 审核:孙孝波)
发布时间:2024-07-20本网讯 7月19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扩大学习,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落实措施。党委书记徐梅作总结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来逢波,党委委员王成端、李英德、苗金春、赵卫红、任立春、武玉杰、赵加强参加学习。党委副书记王守全主持会议。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军作专题辅导报告,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作重点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徐梅就学校持续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提出明确要求。徐梅指出,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运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徐梅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师生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将全会精神纳入校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等活动,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要深化教育培训,组织宣讲团深入师生开展全覆盖宣讲,切实把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徐梅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理论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水平,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潍院担当、贡献潍院力量。要进一步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着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在深化科研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变革,以成果转化新实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持续优化“人才强校”战略布局,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要进一步在深化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全面融入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强市战略,打造具有潍院特色、时代特征、开放活力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形象。要进一步在强化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王守全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扛牢主体责任,迅速部署安排,抓好贯彻落实。要遵守宣传纪律,把握正确导向,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三大行动”等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与年度工作重点结合起来,切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正处级干部参加学习。(文/图:李璐璐/王慧婷 编辑:张丹琳 审核:王珍)
发布时间:2024-07-20本网讯 7月19日,学校与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烟台市莱山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徐梅致辞,校长来逢波,党委副书记王守全,副校长李英德,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加强,莱山区委书记罗建,区委副书记、区长蒋海华,区委副书记陈浩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少松,区政府副区长季永宝出席活动。徐梅在致辞中表示,莱山区按照“北优、中融、南拓”的发展思路,在加快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双方要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学校将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匹配资源,全力服务好莱山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签约仪式上,李英德与季永宝代表校地双方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双方将在人才交流培养、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服务社会、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期间,徐梅、来逢波一行到“耕海1号”海洋牧场实地调研。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科研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生物与海洋学院、文史学院负责同志,莱山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海洋渔业局负责同志,驻莱山区省派工作队相关同志参加活动。(文/图:韩自俊/王慧婷 编辑:李玉强 审核:孙孝波)
发布时间:2024-07-19本网讯 7月18日,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工作阶段性专题汇报会。会议邀请德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华丽、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荆山对各二级学院审核评估自评自建汇报进行指导和点评。学校副校长王成端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20个二级学院分组依次介绍了学院自评自建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专家组对各学院前期的工作进行一一点评,并就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院联动、教学制度建设与完善、教学档案自查与准备、线上评估、入校评估准备等工作做解答。王成端肯定了各学院在前期迎评促建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专家现场点评表示感谢。他强调,暑假既是回顾总结审核评估工作的调整期,也是谋划筹备评估工作的黄金期,各学院要进一步认清形势,针对专家点评巩固成效,高质量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他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师生一条心”的理念,特别是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展示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进一步注重抓实做细,各学院在推进各项年度任务的同时,要攻坚克难,推进审核评估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全面激活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巨大潜能,真正服务于学校未来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各学院要对标对表本科教育教学“五个度”,全面保障教学条件和质量文化建设提高等方面建设力度,真正实现以评促建,努力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力争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汇报会后,教务处负责同志对学校暑假教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就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前期工作及下步工作安排进行简要汇报。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分管教学副院长,评建骨干成员以及学校审核评估专班成员参加会议。(文/图:常志隆/庄梦琦 编辑:庄梦琦 审核:赵风雷)
发布时间:2024-07-19Copyright © 200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1